张鼎祥等25位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来永“寻亲”
“战友们,我们来看你们了”
![]() |
张鼎祥等25位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来永“寻亲”
“战友们,我们来看你们了”
又是一年清明节。3月31日,在前仓镇世彰村善塘岭,笔直的松柏如守卫般傲然挺立,前来祭奠的人们站在莲花井烈士墓前,集体鞠躬致敬,向长眠于此的张鼎祥等25位革命先烈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张鼎祥等25位革命先烈生前所在部队官兵来永祭扫
“我们来看你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73091部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王金青轻轻抚摸着墓碑,挨个核对先烈的名字,然后郑重地敬了个军礼。
一个兵、一个名、一“声”到、一“生”到。青山虽不语,但在场所有人仿佛听到了先烈们的声声“回应”。天空也下起了小雨,似乎为之喜极而泣。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部队的共同努力下,张鼎祥等25位革命先烈终于找到了“家”。
军地同心,为张鼎祥等
25位革命先烈“寻亲”
回溯历史,永康的解放离不开一支部队,那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四师,也就是张鼎祥等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
1949年5月8日,三十四师开进永康县城,一〇〇团二营六连奉命追歼国民党残部。在营长刘思聪带领下,连长杨跃其、副排长张鼎祥率领战士各乘一辆汽车向前仓方向追击。途中,张鼎祥带领的先头部队与另一辆车失去了联系,加上环境陌生,在前仓莲花井凉亭前遭到大股国民党残部伏击。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张鼎祥等25位战士壮烈牺牲。
时光流转,加之部队改编、移防、信息不畅等因素,军地之间渐渐失去了联系。
“多年来,我们一直四处打听烈士们生前所在部队,现在终于找到组织了。”谈及为烈士们“寻亲”的过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邱军成难掩激动。
事实上,烈士们生前所在部队“寻亲”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今年,该部队学党史、忆先烈,持续开展了“寻根”活动。“张鼎祥等25位战友牺牲的地方,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后来一些老兵说永康有一个我们部队的烈士墓。我们就开始查阅史料,并第一时间与永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经过核实,25位烈士就是我们部队的战友。”王金青说,确定张鼎祥等烈士为战友后,他们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我市,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开展了“红色追思传根脉 军地同心祭英烈”活动,共同续写跨越时空的革命情谊。
亲上加亲,七旬老人
自发当起烈士墓守护者
在活动现场,看到烈士生前所在部队官兵来永祭扫,一位七旬老人激动不已。他紧紧握着王金青等部队官兵的手说:“今天见到你们,就跟见到亲人一样高兴。”
这位老人叫章高云,家住前仓镇世彰村,1949年8月12日出生。他与张鼎祥等25位革命先烈之间,有着“亲上加亲”的缘分。
章高云说,他的父亲章泰林就是当年那场战斗的见证者之一。“当时父亲就在家里,与交战地距离只有200多米。等到枪炮声消失,父亲就和其他村民跑到现场想去救人。可是除了一名战士幸免于难,其他战士都已牺牲。”章高云说,解放军增援部队赶到后,章泰林等村民和战士们一起,将烈士们的遗体掩土安葬。
对于章高云来说,张鼎祥等25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就是他最闪亮的坐标。小时候,他就经常跟父亲去祭扫烈士。受烈士事迹影响,1970年,章高云毅然参军。巧合的是,他当时刚好被分配到了三十四师一〇〇团六连,正是张鼎祥等25位烈士所在的部队。这份战友情让他更加觉得亲切。
1975年,章高云退伍回到我市。除了每年清明节和冬至,他平时有空也会去莲花井烈士墓走走,擦拭墓碑、打扫墓地、清理杂草等,义务当起了烈士墓的守护者。
如今,莲花井烈士墓已经成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祭扫的部门单位、社会团体很多。章高云就自发当起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烈士们的事迹。
在章高云心中,自己不仅是烈士墓的守护者,也是革命精神的宣传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张鼎祥等25位烈士的红色故事都能为人所知,让革命先烈的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融媒记者 徐敏 通讯员 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