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五峰

话说清明

  话说清明

  □柯高军

  从清明节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我们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多么丰厚,对天地自然和气候节气变化的认识是多么深刻。

  早在前几年,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法定节假日。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中秋为团圆节,而清明节的内涵远比端午节、中秋节更为丰实。

  古往今来,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去先辈坟前祭清,许多在外的游子也要老远赶回家乡祭拜祖坟。各级组织和社会团体也都要组织大家去烈士坟前扫墓,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先烈为祖国为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总之,清明给我们带来一个承前启后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良机,也是继往开来、古今衔接的特殊节日。

  对于清明,自古以来所写的诗作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也将“清明”写得另有一番新意:“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宗燷在《荆楚岁时记》里说,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是寒食节(这天不开烟火),这天正好是清明前一日。于是,在唐朝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宣布:“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已成俗……”所以,寒食将与“清明”一起统称为拜扫节日。诗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里所描绘:“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清明时节,许多人去野外踏青,有的还玩“斗鸡”游戏。家家户户插柳在井边。有人说,这就是“井井有条”成语的来历。

  据说历史上,清明节由来有四种说法。一是早在春秋时代成书的《国语》里就说,一年中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八卦里说“巽”为代表风,在《易经》中有详细论述。清明阳气升,万物至此“齐而巽”。有《岁时百问》解释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

  二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据《荆楚岁时记》等记载:春秋时代,介子推曾割下腿肉烤熟给晋文公重耳充饥,帮助他复国,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了请介子推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节前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不愿做官。相传留下血诗一首,其中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等诗句。晋文公读罢伤心之至,决定将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年到了介子推死的那天(即清明节前夕)都要禁火三日,不吃烟火食。

  三是民俗积渐而成。今人罗启荣、阳仁煊在《中国年节》一书中提出:清明节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演变为节日的只有清明。马宏智也在《年节趣话》中说到,清明和寒食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早在公元一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流行。

  四是有研究者考证,清明起初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诗经》上歌颂道:“牧野洋洋,檀车煌煌……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气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物候,又扬政绩。届时焚火庆祝,春耕开始。

  从清明节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我们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多么丰厚,对天地自然和气候节气变化的认识是多么深刻。

  清明 一鸣 作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5 话说清明 2022-04-05 永康日报2022-04-0500006;永康日报2022-04-0500009;永康日报2022-04-0500008;永康日报2022-04-0500010;永康日报2022-04-0500011 2 2022年04月05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