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
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重点提案
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政协委员以提案形式提交的建议意见364件,经审查,立案359件。经政协主席会议研究,政协常委会议票决,确定“关于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推动南苑区块整体改造的建议”等10件提案为重点提案,实行市长领办、主席督办制度。现将10件重点提案的提案人、领办市长、督办主席、经办人以及提案内容等予以公布,以便社会各界群众监督。
1号
提案
关于加快防洪工程建设 推动南苑区块整体改造的建议
提案人:胡忠荣 领办市长:谢纯 督办主席:胡增强 经办人:施卓敏
南苑区块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区块,建成时间久、基础设施差,有必要实施有机更新。同时,防洪工程规划时间早,防洪能力未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为此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高起点谋划防洪工程。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谋划工程建设时,要转变传统单一型的防洪工程建设理念,结合永康江拓宽实施城市更新,以“品质活力永康”和城市更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既结合防洪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永康江独特地段,实实在在让人民受益。
二、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设计方案。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抓紧启动前期工程,向社会公开征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规划方案要满足城市防洪、市政设施、海绵城市、文化景观和沿江产业等各方面需求。
三、勇挑改革重担,高规格开展工程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尽快成立城市更新建设工作专班,制定工程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程建设的时间节点、目标要求,倒排时间表。针对城中村改造和拆迁政策处理难等问题,相关街道和部门要做好项目前期摸底排查工作,为项目拆迁及城改政策处理打好基础。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优化建设环境,积极支持工程建设。要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加大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投入,积极向国家、省和金华市争取政策支持,确保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进展,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2号
提案
关于推进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民盟永康市总支部 领办市长:何丽平 督办主席:黄瑞燕 经办人:徐俊杰
目前我市有养老机构19家、镇(街道、区)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22家、家庭养老床位102张,服务老年人近万人。但与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相比,养老机构还存在很大缺口,同时也存在“医”“养”没有和谐统一、养老机构和服务中心内涵不够、老年健康服务没有行之有效的体系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完善养老服务机制。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拓展服务内容。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能力外,还需要有保健、治疗、康复等能力;要建立医务人员、养老护理人员、志愿服务等人员联动工作机制,同时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招录力度,出台统一的收费标准。
二、制定整体管理目标。对老人进行合理评估分类。可按照健康、亚健康、慢性病、半失能、失能、失智和高龄(80周岁及以上)等类别开展身体评估,由民政和卫健等部门推荐适宜的养老方式,自愿签订服务合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联合成立考核小组,以定期检查结合抽查等方法,制定奖惩办法,实现申请、评估、设计、签约、改造、验收、监督的闭环管理,特别是家庭养老病床的呼叫、应答、派发、接单、服务、评价的闭环管理监督考核。
三、加强养老体系建设。以社区及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村级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把养老托管作为工作内容,以有活动能力的老人为主,按月适当收费。依托社区服务照顾中心和基层卫生院的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通服务“直通车”。积极推动针对低保、残疾、“三老”、高龄、独居、失能、计生特殊家庭的“康养联合家庭病床”试点工作,开拓思路,摸索经验。在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医养病床及安宁疗护病床。目前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等还不理想,影响工作开展和推动,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除了已有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对传统的敬老院、养老院等也可因势利导,积极转型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践行健康养老。比如开展中医养老,政府积极推动,充分发挥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设置中医诊室。
3号
提案
关于理顺体制机制 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建议
提案人:章君君 领办市长:陈伟强 督办主席:朱志昂 经办人:夏华卓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进我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我市自2008年启动解放街区改造以来,目前实施了塔海、车头、应家、山荷里、黄棠、东库、田宅、周塘、许码头的城中村改造,分别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也存在缺乏统一主体来进行统筹协调、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影响了工程进度等问题。为了更好、更快加快城中村改造,推进城市更新。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级层面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将城改办、重点办、旧城办等进行整合。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议决定城市更新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研究部署年度重点工作等。
二、转变开发模式。尽快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中村与周边地区的整体性,由一村一推进的点状开发转变为连区、连片开发模式。同时,要注重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空间布局紧凑,土地资源利用合理。
三、完善改造办法。2017年出台的《永康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政策只适用于小区域改造,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为此,要借鉴周边县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城改办法及相关操作细则。
四、分步攻坚强推进。相关部门要强化思想认识,出重拳克难攻坚,保持定力积极配合,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速度,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强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4号
提案
关于大力发展3岁以下幼儿普惠托育的建议
提案人:金哲敏 领办市长:俞兰 督办主席:卢轶 经办人:应献
目前我市托育服务难以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托育服务供给不足,收费标准过高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示范引领。规范的师资和从业人员培训能够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永康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和实训基地虽已在市妇幼保健院挂牌,但由于场地经费人员限制,活动的开展有局限。为此建议:
一、将托幼服务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将0-3岁婴幼儿早教经费列入全市教育事业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加大硬件投入,积极发展公办型、普惠型托育机构,着力发展中低收入家庭负担得起的公共托育服务,更大力度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二、出台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收费标准,坚持托幼一体化方向,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及时改扩建幼儿园,增加托班资源供给,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新建幼儿园同步建设婴幼儿托班,提高收托能力。
三、参照公办幼儿园建设相关政策,由政府兜底,筹建“永康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妇幼保健机构,开展0-3岁托育服务、托育从业人员培训、婴幼儿早期发展、托育产品研发等,规范建设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中心以及实训基地,出台示范标准,开展先行先试,给予适当的奖补经费,培育并创成一批管理规范、服务模式可复制的托育示范单位。
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进入托育服务行业,构建主体多元、性质多样、服务灵活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推进完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点,依托社区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场所及亲子活动设施,扩大社区照护服务的受益面。
5号
提案
关于加大低效工业园区改造的建议
提案人:俞俊 领办市长:李浩锋 督办主席:朱彭年 经办人:金方刚
我市五金制造业发达,企业众多。经过多年的发展迭代,不同规模和建造年代的工业厂房分布在全市各地。一些建设时间相对较长的工业园区,在设计理念和实际使用成效上参差不齐,尤其在环保设施再升级、排污管道铺设、现代化数据网络架构、交通条件改善提升等节约集约型用地和新型节能减排等问题上存在不少弊端。结合省市关于建设现代化小微园的精神,将现有的低效工业园区提高建筑面积容积率、提高厂区利用效率符合现代工业生产理念。同时,前瞻性布局节能减排的改造与提升工作已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建议:
一、加快审批控规以加快实施改造。
二、一些园区大部分为国有出让的工业用地,由乡镇企业转制以及周边多宗土地并入逐步形成,园区内一些废弃道路、穿插地、边角闲置地未整合利用。基于整合低效工业用地连片开发的原则,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协调土地整合开发,合理解决转制过程中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三、部分老旧工业园区的面积较大,开发后建筑面积可达几十万平方米至近百万平方米。仅靠企业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有很大困难,因此除自持部分面积以外,其余面积建议能参照小微园开发政策,以最小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分层分割出让,这样也能满足许多小微企业对自有厂房确权的需求。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