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眼光摸清底数 更高视角破解难题
20名治村导师巡诊后进村送去“及时雨”
内行眼光摸清底数 更高视角破解难题
20名治村导师巡诊后进村送去“及时雨”
本报讯(融媒记者 颜元滔) “导师的到来,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村里想发展旅游,并对原破破烂烂的一条老街进行了改造。现在街区环境已经改善了,但是发展什么主题的旅游产业,我们心里也没谱,真是愁得我睡不着觉。”3月30日,前仓镇世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陈云一见到来巡诊的治村导师团,仿佛看到了“救星”。
“你们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老街提升,而是要明确村庄发展定位。”跟随李陈云走访村庄后,治村导师朱春生直击问题要害。在他看来,世彰村连接新330国道、高速路口,未来又将毗邻五金物流港,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旅游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世彰村发展潜力还是挺大的。物流港建成后,生活配套、服务业或将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治村导师俞海建议,该村结合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重新梳理村庄规划。
“我们这届村两委班子干劲很足,但缺乏破题发展解难的经验。对于如何打造共富项目、增加村民收入,总感觉无处下手。导师们的建议,让我们有了方向,我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李陈云说。
在前仓镇,石雅村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惑。用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俊业的话说,就是“想法太多,思路不清”。
当天,导师团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走访、座谈会商等形式,帮助石雅村梳理了村庄发展存在的难题,综合研判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意见建议,开出破解难题的“良方”。
据悉,为深入推进“红动丽州、扛旗强基”行动,加快“三强一优·永康红”共同富裕党建示范带创建,3月29日至31日,市委组织部组织我市20名省、金华、永康市级治村导师分5个团组,前往全市32个后进村开展治村导师联盟巡诊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为推动实现后进村整转提升,此次交叉巡诊以后进村整顿为重点,围绕党员队伍管理,导师团将指导后进村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督促规范做好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五议两公开”、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推动村级组织规范运行。
巡诊过程中,导师团聚焦民生、发展、基层治理等难题,深入分析原因,帮助后进村厘清发展思路,通过面对面沟通,现场调解、释疑解惑,帮助化解信访积案。立足项目谋划,导师团将指导后进村做好“一村一策”项目谋划,探索村集体投资入股、村民众筹和村企合作等多途径谋划项目,整合优势资源,争取政策技术支持,落实项目建设,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
连日来,治村导师们走街巷、看现场、开座谈,用内行的眼光摸清底数,以更高的视角梳理问题,用质朴易懂的语言、贴合实际的方法,传授干事创业路子,破解发展难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指导建议。
“从巡诊结果看,这些后进村都蛮上进,很有想法。大家通过经验分享、交流学习,可以不断拓宽思路,走出一条符合村庄发展实际的共富之路。”治村导师团第四组轮值组长胡济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