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用心编织盆景梦
大美无言 弄懂才能创作出大美作品
![]() |
![]() |
![]() |
“门外汉”用心编织盆景梦
大美无言 弄懂才能创作出大美作品
在芝英镇练结村的村道边,有一家苗圃,里面摆满了各式松树盆栽。苗圃内还有一间房子,房门口有时会放一张木椅,苗圃主人章振富喜欢坐在那喝茶。
“有你喜欢的吗?”见记者走进苗圃,章振富站起来笑脸相迎。这方寸之间早已是他的第二个家,更是他追求艺术的广阔天地。
章振富为盆景整枝
章振富创作的盆景
兴趣使然 走上盆景创作之路
“做盆景,脑海里要先有创意想法再进行布局,要善于观察原生态古树、老树的生长姿态,从中寻找灵感。”问及创作盆景的感悟时,章振富这样说。而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他人生数十载的磨砺和总结。
与不少农民出身的人一样,今年59岁的章振富,童年开始就承担起帮家里减轻负担的重任。他笑着说:“我从小就对美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是盆景。而且,看什么都喜欢琢磨,然后自己动手学着做。”从16岁开始,章振富拜师做锡制工艺品,肩挑重担,走村串户,居无定所,食无定餐。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也算是与艺术有了初步接触。
1994年,章振富从事不锈钢与玻璃钢雕塑的销售工作,深入学习了雕塑艺术。
“跑业务、联系工厂等工作,样样干。” 回忆起那些年的往事,章振富显得有些轻描淡写。而正是这段经历,给了他最初的学习技能机会,为日后的盆景创作奠定了基础。
精心打理 把盆景视作自己的孩子
2013年9月,章振富开始了盆景创作之路。原本可以过着安逸生活的他,出于对盆景的喜爱,却甘愿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他把盆景视作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们被精心打理得越来越成熟,自己也越有成就感。
“我不喜欢太过呆板、刻意的盆景。有一次,在网上欣赏到国内外松柏及杂木盆景的经典创作艺术,我灵光一闪,目标就更明确了。”于是,章振富开始四处收集有关松柏杂木盆景的资料,并用心研究、创作盆景。
盆景是高雅的艺术品,要将一株朴实无华的树木制作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需要的是智慧与悟性。
章振富没有拜过师,制作盆景全凭个人摸索、琢磨,再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来提升水平。为了能更好地制作盆景,他每年都要抽时间来往全国各大盆景展览,观摩别人成熟的盆景作品,并与全国各地的盆景艺术家进行交流探讨,还拜访了不少省内的盆景大师,向他们虚心求艺。
在盆景创作过程中,章振富琢磨出了一系列技法,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为了让移栽的赤松成功存活,他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着赤松的变化。为了让赤松造型更完美,他就细心地摘芽心、去松针、切芽、逼芽,以保障来年枝繁叶茂,造型更好。当盆景创作临时需要特殊工具时,他马上动手自己制作。
从事盆景创作8年多来,章振富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盆景创作技艺,尤其精于高山松盆景创作。
因材施艺 感悟超于自然
章振富介绍,盆景的造型重在因材施艺,这是一个认真、细致的思考过程。它包括从根盘开始直到树的顶梢的所有环节,比如树干的粗细、弯曲变化及根的走向,枝条在主干上的着生位置以及粗细、疏密、长短,还要考虑盆景以什么形式展示最为适宜。
“一件作品从寻材到养护,先要根据需要取舍修剪,同时又要‘因材立意’,根据材料本身特性营造景观。有时灵感来了,吃着饭也要动手。而当灵感缺失时,干脆喝茶放松。”章振富说,“盆景不仅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还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其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能把平时的为人性格融入到作品之中。要做好盆景必须要有好的心态,我喜欢直来直去,所以作品也显得直观简洁。”
在别人眼里,章振富对盆景创作过于痴迷,甚至有些疯狂。而他却并不在意,认为自己的盆景艺术路是“悟”出来的,也是由他的双手用心编织而来,外人并不能感受这其中的乐趣。“盆景就是仿照大自然中秀美山川和奇特地貌以及古老树木的优美姿态进行加工、组合,取其精华,将美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成为一幅浓缩于盆中的完美的立体画面供人观赏。盆景创作的乐趣就是在线条中寻找着刺激和快感。”
谈及今后的发展规划,章振富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可以走进盆景的世界。他认为艺术不仅要汲取新的养分,更需要不断地传承。“首先要对这行有兴趣,其次为人要忠诚老实,勤奋、踏实。”章振富说。
对于那些希望学习盆景创作的爱好者,章振富则表示:“先从栽活做起,存活后再说造型。平常要多观察古树的优美姿态,每个细节的表现、生长的环境与地貌的关系等。要从自然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去推理、研究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要符合自然逻辑。大美无言。只有弄懂,才能创作出大美的作品。”
融媒记者 吕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