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码通用” 打造跨部门应用集成入口
我市聚力打造数字门牌“一窗一端”
围绕“一码通用” 打造跨部门应用集成入口
我市聚力打造数字门牌“一窗一端”
本报讯(融媒记者 何悦) 3月10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大力开展数字门牌试点应用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将门牌打造成“民生服务窗口、部门联动端口”。
“我们将通过做好数字门牌一库统一标准、一码集成信息、一扫智办服务‘三个一’工作,打造‘一窗一端’特色应用。”市民政局局长周秋旭说,我市将建成全市标准统一、规范健全的地名地址库,通过与省厅的同步数据交换回流,确保地名地址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实时精准,同时,通过横向部门间的地名地址数据有效复用,形成“一方采集多方共用”的数据共享机制。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38.3万条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核验并全部提交省地名区划系统质检入库,实现与大数据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31万条数据跨部门共享,数据采集工作走在全省数字门牌试点单位前列。
与此同时,我市基于标准地名地址数据生成数字门牌二维码,以二维码作为各类数据的联通枢纽,实现门牌信息、地名文化、周边信息、民生政策、群众服务等多元化信息的一码集成。我市还根据二维码所映射的地址自动推送给用户,让群众在家门口扫码即可拥有方便、快捷、精准的信息获取渠道。目前,我市已生成市域门牌二维码31万个。
此外,市民政局围绕“一码通用”建设思路,打造跨部门应用集成入口,成功搭建部门联动的数字虹桥。应用门户整合居家康养、幸福超市、门牌办理、婚姻登记等办事入口,实现民政业务一码通办;接入市委组织部“民情通”应用,协同制作全市乡村范围内“户联码”智慧门牌,实现基层事务代办、矛盾化解、信息咨询和意见建议等一扫申请;接入公安部门“流管大厅”应用,实现流动人口一键申报。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数字门牌”协同应用开发与上线,推动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全市域共享,丰富多跨协同机制,汇集更多公共服务办理功能,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