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动员尽锐出战 创新推进“党建+战疫”工作法
市供电公司:为战“疫”胜利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全体动员尽锐出战 创新推进“党建+战疫”工作法
市供电公司:为战“疫”胜利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C
从严从紧从快 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
1月20日18时起,我市解除“三区”管控措施,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历时16天,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尽锐出战,把战“疫”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的重要载体,创新推进“党建+战疫”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防疫一线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大战大考中展现永电担当、永电力量、永电温度,践行着为民初心。
16天里,3个抗疫临时党支部、30多支红船党员服务队奋战一线。不论是在核酸检测点还是“三区”,都能看到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战“疫”胜利亮起一盏盏明灯。
“逆行”为民
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5日,我市疫情发生后,市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响应,成立了石柱供电所疫情防控保电临时党支部、光明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疫情防控保障临时党支部、运维检修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形成封控区、防范区以及外围保障三级“2+1”模式的“党建+”疫情防控红色堡垒,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在党旗引领下,市供电公司员工化身“逆行者”。他们有的主动请缨进入封控区”,有的签下“请战书”要求驻守最前线。“疫情当前,电力供应不能断,党员更不能缺位。”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请战誓言在工作群里回响,彰显了永电人的责任与担当,在这个不平凡的时刻,提振了必胜的信念,传递了温暖的力量。
1月6日,处于管控区的石柱供电所面临无人值守的困境,夏项胜、翁俊凯两名员工主动请缨,前往石柱供电所负责疫情期间380伏和10千伏保供电工作。加上所内值班人员和石柱辖区内返所职工,石柱供电所共有14人值守,为石柱辖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担当为民
临时党支部确保责任不临时
市供电公司各临时党支部全力扛起疫情防控保电责任担当,冲锋在疫区、战斗在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生动诠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展示电力铁军“为民”担当。
“连轴转干了四五天,大家都很疲惫,但当前防疫形势依然严峻,我们穿着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就必须守牢电力保障关键阵地。”夏项胜说。
9日22时45分,石柱供电所突然收到了一通来自塘花村服务点的求助电话。得知服务点周围没有路灯,夜间值班存在安全隐患后,石柱供电所疫情防控保电临时党支部立即响应,连夜出动3人,就近接电,点亮服务点。
截至21日,石柱供电所疫情防控保电临时党支部已组织驻守职工组成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抢修11多次,累计为59个临时核酸检测点和72个服务点提供接电、用电安全检查和拆电服务。
在防范区,市光明送变电公司疫情防控保电临时党支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将露天仓库充当临时核酸检测点,在两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点的搭建和接电工作,并成立“光明引导小分队”,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
在“三区”以外,电力员工同样忙碌。根据部署,我市要建立首个气膜方舱医院。作为方舱医院的能源保障,电力人连续奋战两天一夜,完成6个移动式核酸检测仓、5个方舱、6个板房的电力保供工作,敷设电缆1200米。同时,市供电公司成立抗疫保电专班,紧急调用发电车4辆,负责98处用电安全点的巡视,确保封控区指挥部、各疫情防控点、核酸检测点等抗疫一线机构的用电。高考期间,该公司还投入应急发电车及应急保电人员,全力保障永一中、永二中等高考现场电力供应。
服务为民
打通电力保供“最后一百米”
疫情可以阻隔距离,却挡不住电力为民服务的脚步。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市供电公司全面加强电网运行管理,科学安排电网运行,现场解决用电难题,排除安全隐患。
“操作成功,感谢使用。”仅22分钟,市供电公司就利用无人机完成疫情封控区应急抢修物资的精准配送,实现了“不见面、无接触、零感染”的疫情物资配送模式。与常规配送方式形成了有效互补,有力保障了封控区内抢修人员的正常抢修工作,真正实现配送有速度、管控有力度、防疫有温度。
此外,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疫情防控需要,紧急抽调110名施工人员,13个小时内就为PCR实验室建设工程临时电源完成送电,保证了实验室如期投用。
除此之外,市供电公司工会也第一时间以各种形式对石柱供电所、调控分中心、光明送变电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职工及家属开展慰问。针对“三区”内职工面临疫情和保电带来的双重压力,公司工会组织“润心坊”心理志愿者主动介入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确保职工以更加理性、平稳的心态面对突发疫情。疫情发生以来,市供电公司工会共组织开展各保供场所、重大检修现场、500千伏和220千伏支援值守现场、永康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工地等慰问430余人次,保障公司各条战线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月20日18时,随着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相关管控措施解除的消息传来,全市上下欢欣鼓舞,永康电力人的那一抹“红”和那一抹“白”,也在永康百姓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融媒记者 何悦 通讯员 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