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有只小畚箕
□丁耀明
它沾着莹石粉,开工之前朝地上拍了又拍,急匆匆地洗过,干净利落,让人心情轻松起来。说它“小”,是因为样子小,不同于农村使用的竹制畚箕,它的大小只有农用的二分之一,甚至还要迷你一些,非常适合个人拎、提,十分轻便。矿山的小畚箕由东风莹石矿统一批量定制和采购,矿工用上它,可以做许多与劳动有关的事情。
据莹石矿一位老领导介绍,最初使用小畚箕的地方是矿井口,那时原始地用竹编箩筐作为竖井的升降设备从井底运上原矿(还没有经过挑选的矿石)。十几个选矿工围在地面井口旁就近选出精矿(品味高的矿石),然后提着小畚箕将精矿倒入另一只箩筐内,装满后扛上解放车,载着“绿石头”运往中转站金华。
后来,生产条件改善了,铁制罐笼和摇车取代了箩筐,井下井上铺设了铁轨,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但矿工在井底或地面推着的摇车,还会携带着一只这样的小畚箕,满载着的矿石脱落的时候,就可以拎着畚箕的握柄顶端蹲下地去捡起它们。这个时候,矿工们节约矿石的意念和行动充分体现出来。在井下采矿之前,矿工首先要寻找到矿脉,然后确定相关位置点,一个人手握钢钎,另一个人拿起榔头敲打,打到一定深度,取出钢钎,在洞内放进炸药爆破成功,采到原矿,用畚箕装上摇车,启动卷扬机升上地面,经过铁轨将摇车推入选矿场,卸下原矿,让选矿工挑选矿石。采矿工劳动是高强度的体力活,而且还要受到莹石粉尘的侵蚀,满脸都是尘灰,无不困扰着采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劳动环境十分恶劣,但为了自我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矿山建设,他们习以为常,流血流汗,长年累月,很多老矿工患上了矽肺的病根,过早地离世。后来,虽然由带有冲水功能的机械化钻机取代钢钎,但开采原矿的过程还是令人费力伤筋痛骨的事情,大家知道它来之不易,用汗血甚至生命换来。所以就连掉落地上的原矿都要用小畚箕拾起来,体现了节约矿石已经成为工人们不约而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选矿工每天上班都会拿到一只小畚箕和一把榔头,这是劳动工具。她们使用起来相当娴熟自如,只见女工们精神抖擞,双手抓住畚箕握柄的两边,把堆积如山的原矿石划到自己周围,通过看、察、辨,从小块原矿堆中直接选出精矿,对大块原矿用榔头敲打成若干块,再进行挑选,将精矿石和废矿石分别放置。有时候,选矿场内已经堆满原矿,矿井开采出原矿快速的时候,只能把它们卸在选矿场外口的铁轨边。选矿工选完了里面的矿石,再提着小畚箕出来,用三角耙装回原矿,连着拎到选矿场继续甄选。你看,这是度数高的精矿,矿车开来或下班之前,用小畚箕把它们放进流槽里,随后滑入矿车,一直奔向金华三角线,运上火车主要载到宁波,经过水路通往相关大型企业,支援国家建设。我清楚地记得,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处于安徽省域长江之滨的“马鞍山钢铁公司”,在杨家设有办事处,有几位专业技术人员常住这里办公。双方形成了坚韧不断、水涨船高的“互赢”工作,以全力以赴精神对接莹石的生产、销售等业务,不避艰苦。
在矿区,小畚箕还有放置劳动工具的作用,竹编畚箕因为底部粗糙而更适合摆放铁质器械或器皿,像凿石用的短尖头钢棒、铁锤,还有冲击电钻、钢丝绳、小齿轮,甚至饭盒、饭碗等,可谓包罗万象。我们经常看到卷扬机房里几只小畚箕整齐地放在墙角边,因为每天到机房来的人比较多,使用工具也比较频繁,就将相同的工具摆放在同一只小畚箕中,分别有扳手、润滑油、起子、老虎钳。
东风莹石矿的杨家、溪里、花街和周岭四个矿区到处都有这种特制的小畚箕,就如人们的碗筷一样普遍常见,这是独特的工作、生活景致。小畚箕十分轻巧、简易、方便、耐用,在矿山作用多多,故事多多,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工具,也是矿工们的好帮手,更是服务矿山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