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垃圾堆里找资源 循环经济更绿色
——记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
□融媒记者 徐敏
他的头衔很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等。可他偏偏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垃圾教授”4个字。他说:“未来,垃圾可能会变成一个大产业,因为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我研究了40多年的垃圾,干脆叫我‘垃圾教授’,大家也好记。”
这位自诩“垃圾教授”者是杜欢政。近日,在上海同济大学附近的一处工作室,杜欢政专门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
力推垃圾分类
撬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在很多人印象中,提起垃圾就是又脏又臭。但在杜欢政眼中,只要把有机物和其他的干垃圾分开,垃圾也可以变成资源。“资源有限,循环无限。废钢铁就是铁矿石,废塑料就是石油,废纸就是森林,这就是城市矿产的概念。延长资源为人类服务的时间,我们不再去地下挖矿,我们去挖城市矿产,让来自大地的资源回到大地,让来自产品的材料回到产品。”这是杜欢政的核心理念。
“世界上有多少新东西就有多少旧东西,如何把旧东西重新变成新东西,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杜欢政说,从循环经济角度来讲,垃圾分类资源化形成的产业,既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又可以解决国家发展资源问题。
杜欢政大半辈子都在与垃圾的回收利用,也就是循环经济打交道,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城市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处理。2019年,在由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举办的“全球循环经济奖——领导力奖”评选中,他成功入围前五名。这个被誉为业界最有含金量的奖项,是对杜欢政孜孜不倦工作的认可。
心系家乡发展
为五金产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杜欢政虽然长期在上海工作,但一直心系家乡发展。在2021年金华市“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先进制造专场活动中,杜欢政带领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和永康五金产业设计研究院正式签下合作协议,担纲永康未来发展的“合伙人”。从技术需求端、科技供给端、政府服务端三端发力,使企业、高校和人才之间联系更密切,为家乡五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永康作为制造业强市,五金产业可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把上海的优势和永康的优势结合起来,借力上海的产品设计、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等技术优势,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推动永康五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杜欢政看来,我市要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浪潮,链接顶尖高校院所资源,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最大增量,为我市建设“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凝聚更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