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看天下

文章导航

  流着蓝色血液的鲎,是如何活过4亿多年的

  据新华社南宁10月14日电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近日公布,发现了4.3亿年前板足鲎一新属种“秀山恐鲎”。而板足鲎的“亲属”——鲎(hòu),同是起源于恐龙尚未崛起的4亿多年前。不同的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和板足鲎一样早已灭绝,但鲎却一直存活到了今天。

  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关杰耀介绍,鲎之所以能够存活几亿年,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坚硬的甲壳质外壳包裹,常年生活在河口和近岸海域,对水质要求不太高。据目前的发现,它们的天敌仅有鳄鱼、猴子和海龟。而更重要的是“鲎拥有一套独特、有效的防御和凝血免疫系统”。鲎是地球上罕见的流着蓝色血液的动物,它们的蓝色血液对细菌非常敏感,可以抵御细菌入侵。

  目前,世界上仅存4种鲎,即分布在北美洲东岸至墨西哥湾的美洲鲎和亚洲地区的中国鲎、南方鲎和圆尾蝎鲎。由于栖息地破坏与缩小、不可持续的采捕等原因,近年来中国鲎数量急剧下降。2019年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将中国鲎在红色名录中的等级从“数据缺乏”调整为“濒危”。

  广西北部湾海域及其沿岸滩涂是中国鲎最集中、最主要的栖息地与繁育地。为更好保护鲎资源,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中国鲎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东方鲎资源保护管理的通知》,对广西范围内的中国鲎资源加强管理。今年2月,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鲎被列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为了挽救鲎种群,一些机构尝试人工繁育、放流幼鲎。广西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瑞芳长期从事鲎的育苗和养殖工作。“2014年以来,北海地区开始增殖放流幼鲎。现在北海滩涂上看到的幼鲎数量比10年前有所增加。”陈瑞芳说。

  “鲎种群基线数据的缺失是横亘在鲎保护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关杰耀说,成年鲎生活在潮下带的浅海地带,要调查它们的种群数量比较困难。

  为了更好地保护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鲎专家组于2020年启动了“亚太区鲎观测站网络计划”,通过“中国方案”推动亚太区三种鲎种群的长期系统性监测。目前,在福建、广东、广西和香港等沿海区域已设置25个观测站。

  一些环保公益组织也加入到保护鲎的行列中。从2014年起,每年夏季,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在广西沿海开展幼鲎的基底数据收集、“不吃鲎”倡导、走进校园科普宣传等行动。


永康日报 看天下 00004 2021-10-16 永康日报2021-10-1600008;永康日报2021-10-1600009 2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