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黄浦江畔,奏响创新驱动发展最强音

  ——永康“百榜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侧记

  □融媒首席记者 陈晓苏

  “家乡重点培育大健康产业,给了我更多的平台与机会,我们可以一起努力。”7月19日,黄浦江畔,永康市“百榜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听完数人分享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永康博士专家联谊会名誉会长颜德岳“坐不住”了,主动走上台为家乡产业和科研成果吆喝。他说,过去与家乡企业合作不多,是担心如果项目效果不好,无颜见家乡父老,但揭榜挂帅“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怕错投、就怕错过”的理念给了他信心和底气。

  临场发挥的15分钟发言里,有他在缺经费、少设备状态下坚持科研工作20年的从容,有他拿知识产权“换”科研成果转化的洒脱,有他听闻家乡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的欣喜,浓缩着他年过八旬仍然坚守科研育人一线和离家多年依然心系故土的深情,“科研需要坚守,发展必须坚持”的观点贯穿始终。透过“永康人”颜德岳,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永康人”,他们不论新老,不分行业,敢闯敢创敢担当,对攻克技术难题,对产业迭代升级,对优化营商环境,永葆热情,永怀期待,永不停步。

  张榜求贤

  突破“卡脖子”难题

  活动现场,仅智能割草机一道技术难题,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兑现了200万元榜金。“这钱花得值!”公司总经理黄理说,该项目早在三年前就立项了,单凭公司自身的研发力量,有一定技术难度,得益于政府搭的“揭榜挂帅”台,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专家团队前来“揭榜”,有力推动产品从研发顺利转向投产阶段。

  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着力将企业数量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这是永康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变量。于是,我市组建人才工作专班,走遍全市1024家规上企业和6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榜公告,吸引全球人才竞榜攻关,主动为企业技术难题解忧纾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集聚。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揭榜挂帅”由此成为当前我市重大技术攻关和前沿科技探索的最佳途径。围绕突破“卡脖子”瓶颈的迫切需求,永康形成从寻榜、评榜、发榜、揭榜、奖榜到保榜的六步工作法,切实增强引才的精准度、匹配度和黏合度,实现了企业点上的难题解决向线上的产业转型升级。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截至目前,我市已面向全球发布企业技术难题和专家成果榜单213项,吸引15家高校院所的31个团队“揭榜”,揭榜签约项目达25个,攻克企业“卡脖子”难题21项,兑现榜金超过3000万元。

  前瞻布局

  “求贤令”折射产业之变

  “成功是靠闯出来的,但我们要学会借力。”在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看来,“揭榜挂帅”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他代表我市炊具行业发布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新零售等方面的共性技术难题,诚邀各路精英与永康炊具行业一起提升炊具智造能级,在为消费者输出更绿色、更轻松、更时尚产品的同时,做大产业、做强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管中窥豹。品牌要集中化,品类要多样化,产品要智能化,品质要绿色化,这份结合炊具行业发展趋势发布的“求贤令”,是一份技术难题清单,也折射出永康产业之变——哪个产业反映的问题越多、需求越大,越说明这个产业正在不断攻坚克难、迭代升级。

  七山一水二分田,都说永康的发展是在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中“求变”而来,尤其是特色鲜明的五金制造业,从随波逐流到引领潮流,由“模仿”到“创新”,永康的“浪潮经济”在逐浪方式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事实上,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突围”中,政府的“有形之手”正在频频发力。针对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我市主动对接高新技术科研机构,为五金产业搭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为了提升重点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我市鼓励企业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揭榜挂帅”中,我市也综合考量科技含量、产业方向、投资规模等因素,形成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两个板块,充分激活“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引擎。

  “引进来”方面,我市施行“百榜助百企”系列工程,将“揭榜挂帅”嵌入各类活动,通过榜单激励,引导高层次人才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攻坚破难。 (下转2版)

  (紧接1版)同时,我市发布“人才新政”,成立人才产业发展基金,并开设实体化运作的“人才智库”,为来永服务对接的专家团队提供全流程服务,提升专家团队的“揭榜”体验。“走出去”方面,我市依托永康博士联谊会和海外引才工作站,面向全球人才发布技术需求,同时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高端要素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域,举办“揭榜挂帅”专场,组织企业带着“榜单”访人才、进高校,加速精准对接,助力企业通过市场化导向布局未来产业,建立健全我市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从“英雄不问出处”的张榜求贤、破解难题,再到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深远谋局……这一切都释放出清晰的信号:在加快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的新征程上,永康应当通过也能够通过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难怪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建华说,他们看好永康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前景,欣赏永康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认同永康的人文底蕴和发展理念,将始终坚持与永康的密切合作。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21-07-21 永康日报2021-07-2100013;永康日报2021-07-2100014 2 2021年07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