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一医医共体开展前列腺癌免费早筛项目惠及万余人
小腺体也会有大麻烦 PSA筛查应重视
泌尿外科团队
前列腺,这个被称为“谜一样的器官”,曾给无数男性患者带来困扰。作为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前列腺疾病诊疗中心,市一医通过硬件软件齐头并进,助推泌尿外科高精尖优发展,为饱受泌尿疾病尤其是前列腺疾病困扰的病患带来健康福音。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全球男性泌尿肿瘤中位居第一。我国前列腺癌每年以7%的速度快速增长。前列腺癌早期一般无症状,容易误诊或漏诊。今年,市一医正式开展“医共体+前列腺癌早期筛查”项目活动,促进前列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优化流程方便就医 活检报告缩减为3天
“医共体+前列腺癌早期筛查”项目是市一医医共体继“全消化道肿瘤筛查”之后,推出的又一个便民惠民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以下三类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提供免费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筛查:年龄大于50岁男性、45岁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40岁以上基线PSA>1ng/ml的男性。
为了这次早筛,市一医医共体上下齐心,做足了准备。筛选人群年龄设定50周岁以上男性人群;分院采集血液后,由总院进行免费PSA初筛,48小时内告知结果;异常者复查后,3天内即可拿到活检报告。这就意味着,从疾病确诊到完成手术,整个过程只需5天,大大缩短等待时间,速度比原先快一倍。
今年3月上旬,63岁的李大伯去市一医医共体西溪分院体检。一天后,他接到医院电话,因为PSA超过了正常值,建议去总院做进一步检查。经过穿刺活检,李大伯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没有任何症状,一点感觉都没有。”对于自己得前列腺癌,李大伯连说“没想到”。
由于是癌症早期,总院为他做了根治性手术。打开家庭医生微信群,看看有没有关于前列腺癌的保健资讯,成了李大伯近段时间例行的“功课”。
自今年1月18日启动前列腺癌早筛项目至5月底,市一医医共体共筛查了6176人,其中PSA值>4的有616例,105人住院治疗,确诊前列腺癌34例,73%为早癌,进行根治手术25例,其他治疗8例;筛查发现膀胱癌等其他泌尿外科疾病15例。
前列腺癌易被忽视 早查早治筑牢健康防线
前列腺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前列腺癌根治术被认为是泌尿外科高难手术之一。2017年,市一医“牵手”张大宏名医团队工作室;2020年,市一医挂牌成立前列腺疾病诊疗中心;经过多年的积淀,该院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已达到了新高度。
市一医泌尿外科主任朱军华介绍,前列腺癌早期患者,会出现排尿费力、尿不尽现象,这些症状同前列腺增生表现类似,所以常被忽视。这也是前列腺癌早筛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早筛项目带来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还提升了老百姓主动筛查的意识。仅西溪一个村,就有192名50周岁以上的男性参与PSA筛查。柏岩村柏西自然村还组织宣传员动用各种方式进行早癌筛查宣传,组建家庭医生微信群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家庭医生的微信群变得热闹非凡,时不时有村民进群咨询疾病的防治问题。
打造“医防融合”的“肿瘤防控浙江模式”是我省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的举措之一。而医防融合关键就是关口前移,将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模式,从治病向防病转变,以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以信息化作为支撑,以多科室合作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共体+肿瘤筛查项目,不断完善肿瘤防治体系建设。
我市作为健康浙江癌症防治行动的省级试点县市,在开展妇女病“两癌”筛查、“医共体+全消化道肿瘤筛查”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率先在市一医医共体试点医共体+前列腺癌早期免费筛查项目。
基于现有成效,下半年,我市将完成1万目标人群的筛查任务,并作为“样本”明年在全市推开,预计通过3年至5年时间,完成一轮前列腺肿瘤早期筛查,目标人群>10万人,造福更多的男性。
今后,市一医医共体将继续推进早筛项目,提高群众对肿瘤预防筛查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切实降低肿瘤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提升患者健康获得感。
名词解释:
PSA,全称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前列腺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PSA筛查,就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PSA数值,判断是否发生前列腺疾病,据统计,90%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都会大于4ng/mmol,而如果成年男性的PSA大于10ng/mmol,则其患前列腺癌可能性高达70%。需要注意的是,PSA值是否异常,并不是判断是否患有前列腺癌的标准,只能说有较大的可能是前列腺癌。
□融媒记者 章芳敏
通讯员 田妙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