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年征程·永康瞬间
大事记(1941年~1950年)
1941
★
3月,《浙江日报》在永城西郊岭张村创刊。10月,遵照中共浙江省委指示,中共永康党组织由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实行单线领导。12月,党组织遭破坏,活动停止。
1942
★
5月13日,日军飞机炸毁古山民房5处,死12人、伤9人。5月18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中共衢属特委书记张贵卿在方岩马头山麓就义。5月20日,日军进犯永康,浙江省政府迁松阳。5月21日,日军先头部队从东阳窜入县境,分三路侵扰古山,洗劫镇内军粮,烧毁古山和世雅民房近1000间。5月22日,日军侵占县城。是月,县政府迁至岩下街办公(后转迁独松,1945年8月10日迁回城内)。6月,徐老驮在下徐店组织抗日地方巡逻队,颜金元等在三十里坑组织有30多人的抗日队伍,阻击日军;俞慕耕、吕师扬组建有600多人的永康抗日自卫总队。8月31日,永康收复。9月21日,日军侵占卉川乡八字墙,并在此修建据点。10月,朱恒卿受中共金属特派员陈雨笠委派,任中共永武特派员,负责恢复整理永康、武义及缙云部分地区党组织。青山、东岭一带发生霍乱,花街杨坑村近50户人家因麻疹流行死亡36人。
1943
★
春,义乌县政府一度迁驻永康太平、柏岩,义乌县立初级中学迁寨口。3月,开始普查牛痘,推行伤寒预防注射,全县普种牛痘苗1.38万人、伤寒菌苗800人。徐宗歧创办芝英酱油厂。是年,全县自发组建青年工作队,队员有200多人,多次袭击日伪营地,镇压汉奸。
1944
★
1月11日,日军从东阳、武义回窜象珠,盘踞5天,罹灾区域占全县三分之一。2月,陆军新编第二十一师营长丁某率部与抗日游击小组配合,夜袭驻八字墙日军,烧毁日军弹药库,击毙日军20多名。6月4日,二十一师驻防石柱的一个连队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对流窜石柱、妄图进犯浙南的一股日军进行阻击,打死日军3人,迫使日军撤退。9月20日,流窜丽水、温州日军数千人回侵县境。10月,中共永(康)武(义)工委在渎溪村成立,朱恒卿任书记。
1945
★
5月16日,日军从卉川乡据点撤退。9月上旬,县城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9月27日,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奉命北撤,应飞等人留守金华地区坚持斗争。芝英友联酿造厂注册酱油品牌“雄鹰”,为永康最早的注册商标。
1946
★
3月,中共金华地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在芝英下地塔成立,应飞任书记。4月,应飞派人去义乌取回2支快机,由李文华带武工队员用这2支快机镇压了西炉村的匪霸,打响永康解放战争武装斗争第一枪。5月起,县内粮食禁止出境。9月,金华地区武工队建立,属中共金华地区临工委领导。
1947
★
4月,中共浙东工委副书记马青到永康检查指导工作,决定撤销金华临工委改为特派员制,任命应飞为金华地区特派员。7月,应飞率领金华地区武工队40余人到永武缙丽交界的雪峰山,同处属武装合编成立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金华地区武工队编为下属第三大队,应飞任大队长。8月,中共永康县工委成立,李立倚任书记。9月20日,应飞率领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三大队袭击八字墙警察所,缴枪若干。9月26日,应飞率三大队袭击芝英镇公所,活捉镇长,缴枪若干。10月9日夜,中共永康县工委领导和策划张贴“三抗”(抗粮、抗捐、抗丁)标语,遍布县城大街小巷及全县要道、重要集镇。10月31日,应飞、李秀芝、李西京等率部烧毁清渭、芝英、古山三区署的征粮单据清册。
1948
★
1月,胡一元、李文华率武工队袭击县城,烧毁永康汽车站。4月,中共浙东临委任命卜明为路南地区特派员、应飞为副特派员。路南地区是以永康为中心,包括永康、武义县境全部以及宣平、金华、汤溪、义乌、东阳、磐安的部分地区。6月4日,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第八大队40余人来到永康,在郎下村与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第三大队合编,建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应飞任支队长、卜明任政委。6月6日,六支队在俞溪头伏击国民党永康县自卫队常备中队,首战告捷。是月,中共永康县工委撤销,改为特派员制。7月,汤恩伯到永康密谋,回衢州后即派陆军一O二旅新编步兵第十二团到永康“剿共”,40多名无辜百姓被害。8月,六支队扩编,在永康宅江脚村成立第七大队,李文华任大队长;在武义夏加畈成立第九大队,陶健任大队长;充实第八大队,吴甫新任大队长。
1949
★
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路南地区相继建立金武永义、永武缙丽、永缙东磐3个县级办事处,属浙东第五行政专员公署领导,同时在永康境内建立清渭、倪宅、永祥、芝英、石柱、四路口6个区署。3月,六支队组织松阳、丽水起义,为统一军事领导,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路南军分区司令部。六支队第十大队在武义大莱村成立。永武工委成立,陶健任书记。六支队在缙云雪峰山根据地创办路南干校,设置电台,收听新华社电讯,创办《新路南报》。4月21日,陶健率六支队九大队配合东磐支队攻克磐安县城。4月下旬,四路口国民自卫中队20多人带枪起义。5月7日,原民国苏南师管区镇江、无锡团管区残部百余人在永康投诚。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四师在六支队配合下解放永康县城,三十四师副排长张鼎祥等25人追歼残敌,在前仓莲花井遭伏牺牲。5月9日,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全面接管国民党永康县政权。5月23日,南下干部抵永,成立中共永康县委员会和永康县人民政府,张正伦任县委书记、应飞任县长。5月,县委、县人民政府首先接办永康县立初级中学和县立大司巷小学、溪岸小学,批准私立浙东聋哑学校正式开学。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永康县办事处发动民众用银圆、铜圆兑换人民币,禁止黄金、银圆、铜圆在市场上流通。10月2日,县城及各区分别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10月20日,全县市场改实物交换为人民币交易。10月21日,县农民代表会召开,贯彻落实六大任务: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征粮、生产、救灾、组织群众。10月26日,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为彻底消除匪特、建设新永康而通过五项决议。12月18日,首个国有贸易机构——永康县供销商店(县供销总社)成立,县人民政府拨给大米10吨作为启动资金。
1950
★
1月23日,全县首次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各界认购2.87万份,完成上级分配任务115%。4月19日,组织农民通过组织换工帮工小组等形式,广泛开展生产互助,全力度荒。是月,禁止以棉纱或大米代替货币使用。5月,全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5月上旬,县划乡工作队成立,在崇道乡进行试点,历时4个月完成划乡建政工作。5月14日,县人民政府发布紧急命令,层层建立治虫指挥机构,全县人人动手,中小学停课一周,消灭水稻害虫。6月9日,县城南三联坝引水工程开工,历时5个月完成。6月30日,土地普查开始,确定全县土地为384728亩。8月,乡干部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60公斤米,包括伙食津贴、日用品、服装、学习、医药费。10月13日,在麻车头开始土地改革试点,次月24日完成。11月15日,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2月9日,组成11个土地改革工作队,第一批25个乡先开始土地改革。12月13日,县冬学委员会成立,全县办起民校742所,入学农民2.9万人。12月14日,敦促一切反动党团、特务人员向县登记处登记,至年底登记有3480人。
1945年5月16日,日军从卉川乡据点撤退。9月上旬,县城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图为1945年5月,群众怒烧日军炮楼。
1949年5月,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部分领导在上茭道合影。前排右起:李西京、方高、陶健、吴甫新、吴云显,后排右起:童梦熊、应飞、耿易、戈天泽。
刘英(1905~1942),江西省瑞金县奉岗乡竹岗村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42年5月18日在方岩殉难。
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四师南下解放永康。
1949年5月23日,南下干部纵队第十大队第一中队抵达永康,中共永康县委、县政府同时成立,张正伦(左三)任书记,应飞(左四)任副书记、县长。
张贵卿(1908~1942),河北省顺义县人,中共衢(州)属特委书记,1942年5月18日在方岩殉难。
1949年7月开始,剿匪反霸工作展开。
1950年10月25日,参加永康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在城隍庙合影。
1948年春,4名六支队游击队员隐蔽在新楼下丁村,开展地下工作。左起:应宝央,胡铁雄,陶兰林,应沛然。
朱恒卿,浙江义乌人,中共永武工委书记
李秀芝,永康黄店石塔下人,中共永武工委书记
应飞(1922~2012),永康芝英人,中共金华地区临工委书记
李立倚(1904~1948),古山前黄人,中共永康县工委书记
卜明(1916~1999),江苏无锡人,中共浙东临委路南地区特派员
陶健(1924~2018),永康西街人,中共永武工委书记
张正伦(1920~2005),山东蒙阴人,中共永康县委书记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