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民生短板1289个 除安全隐患2792个
我市聚力破难解忧迎百年大庆
□融媒首席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近日,在东城街道许码头社区内,随着挖掘机长臂来回挥舞,一幢已建成20余年的民房应声而倒,标志着许码头社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迈进新阶段,也意味着群众期盼多年的“新房梦”落地。
今年5月以来,我市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总目标,立足“为百万群众解难,向百年大庆献礼”要求,创新开展“找共富差距、补民生短板、除安全隐患、迎百年大庆”工作,全员发动、全域覆盖、全面深入,努力破解一批民生难题、消除一批安全隐患、实施一批共富项目,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以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确保建党百年大庆的安全稳定。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百姓点题、政府解题”大排查大整治,梳理排查环境卫生、生态治理、交通治堵、应急救灾、低保救助、住房安置等六大类民生短板1289个,分类交办整改问题895个,按计划推进整改394个。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龙山经验”作用,倾听民声诉求、化解信访积案,58个省级以上督查线索按时办结率达到100%,市本级投诉举报一次性化解率95.3%、满意率98.3%。全面梳理历年群众呼声高、代表委员反映多的民生实事,全力攻坚全速推进首批由5个易涝点整治、4条精品街改造、6个老旧小区改造、10块闲置地改造组成的“老城区暖心工程”。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我市全域开展安全生产“除险”、消防领域“清源”、交通领域“排雷”、电信诈骗“净网”行动,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数下降25%、亡人数下降33.3%,工矿商贸领域事故“零发生”;立案处罚企业207家,拆除非法建筑18万平方米,“一厂多租”整治经验全省推广;排查整治739个交通安全隐患点,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5%、路面超限超载车辆减少50%;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为群众减少损失1亿多元,打击数在去年创新高的基础上同比再上升50%。与此同时,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市一手抓重点部位、场所、人员的精准防控,一手抓疫苗接种,全域织密疫情防控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市深入调查摸底127个省定相对薄弱村情况,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镇领导班子“1+1+1”包干责任制,以“一村一策”方式谋划一批共富企业小微园、共富商业集聚区、共富乡村经济带、共富交通大道等项目,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健全国企助推乡村振兴机制,启动市属国企“1+2”结对帮扶行动,探索建立“国企+村组织”共同发展模式,谋划抱团收益项目16个。加快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1+8+X”大救助体系建设,全省首创实施低收入农户政策性医疗补充保障扶贫“红色保单”,目前已成立专项补助资金95万元,保障人群6229人,覆盖率100%上。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民生问题补短1289个、安全隐患除险情2792个,重点民生项目开工率达100%、年投资完成率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