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经济开发区

文章导航

  城北小学两位老师远赴理县支教

  “永康经验”串起两地师生情

  □融媒记者 徐敏

  本报讯 今年4月,经济开发区城北小学的两位老师——施慧娟和胡兰钦圆满完成四川理县支教任务。一回到永康,她们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城北小学的日常教学当中。

  转眼间,支教时光已过去将近两个月,但对施慧娟和胡兰钦来说,远理县营盘街小学有一群孩子,依旧是她们割舍不下的牵挂,这段跨越2000公里的师生情仍在延续。

  “虽然我们已经回永康,但与营盘街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一直保持联系,经常有家长发来微信,和我们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近日,总结在理县8个月的支教经历,施慧娟和胡兰钦这两位老师都以“用有限时间种下无限希望”一句话来描述,称这是她们教职生涯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支教之前,施慧娟和胡兰钦分别担任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去年8月,她们主动报名申请,前往理县开始支教生涯。两人都被分配到以回族、藏族和羌族学生为主的营盘街小学。施慧娟负责教一年级的语文,胡兰钦负责教四年级的数学。

  “刚到学校时,我们发现营盘街小学的教学配套非常完善,特别是当看到教室里的课桌椅上印有‘浙江永康’字样时,我们体会到‘永康力量’对理县脱贫攻坚的赋能。”施慧娟说。

  初到理县,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有一些不适应,但施慧娟和胡兰钦努力融合,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了解当地的教学模式,摸底学生的学习情况。

  胡兰钦发现,当地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法大多停留在“死记硬背”,对知识缺乏真正理解,甚至有个别家长对学习教育不重视,使得孩子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也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胡兰钦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灌输学好知识读好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学生因材施教,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胡兰钦所教的班级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数学平均分从开学摸底考的70来分提升至80多分,引来同年级其他老师纷纷向她取经。

  针对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上课交流过程中总是普通话里夹杂着当地方言的问题,施慧娟将“永康经验”带到了营盘街小学,通过组织一年级学生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普通话水平。

  除工作外,在生活中,施慧娟和胡兰钦也努力融入当地,收获了很多爱与感动。“虽然我们在理县的时间不长,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不管是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当地群众,都很热情,经常在课余邀我们去做客,品尝当地特色饭菜,闲话当地风土人情,让我们都觉得温暖。”施慧娟说。

  “在理县支教的8个月,我们传授的是知识,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情谊。”胡兰钦说,虽然远离家人,但与营盘街小学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让她深切感受到孩子的纯真与善良,他们需要教育、需要更好的教育。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目光、甜美的笑脸,她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施慧娟(左二)和胡兰钦(右一)与在理县的支教老师合影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6 2021-06-04 永康日报2021-06-0400007;4183559;4185408;永康日报2021-06-0400008 2 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