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树名木故事多 加强保护留乡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提供古树名木红色故事线索
说起树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那些已有数百上千年树龄的古树名木。它们历经风雨,不仅外形独特,还见证了当地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深深融入到当地群众的生活之中。
即日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融媒体中心向全市征集古树名木红色故事及相关线索。融媒记者将跟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一起,寻访古树名木红色印记,深入挖掘采写,探寻它们身上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
我市古树名木1665株
树龄最老的约870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尚存古树名木1665株,其中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94株、二级古树(树龄300年以上)221株、三级古树(树龄100年以上)1348株,另有2株名木(珍贵树)白花泡桐位于方岩风景区五峰书院。这些古树名木分布在16个镇街区(林场)341个村(林区),其中西溪镇古树种类与数量最多,为34种407株。
1665株古树名木中,樟树数量居首,有748株;苦槠第二,有208株;枫香第三,有107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7种(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香榧、花榈木、榉树、樟树)789株,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种(圆柏)4株,占全市总量的47.63%。
全市树龄最老的是象珠镇塘里坑村的樟树,树龄约870年;树高最高的是西溪镇壶山新村上马横沿自然村的枫香、前仓镇大陈村历山自然村的马尾松、方岩镇金竹村金竹降上村自然村的枫香(并列第一),高达35米;胸围最大的是古山镇胡周村皮店自然村的樟树,胸围达10.4米;平均冠幅最大的是前仓镇篁源一村新下自然村的樟树,平均冠幅达31.7米。
另外,我市有11个古树群,分别位于西溪镇上马村、西溪镇寺口村、西溪镇柏岩村柏西自然村、方岩风景区、方岩镇灵岩寺及对面、方岩镇仙岩村、古山镇胡库下村、芝英镇雅庄村、象珠镇大吕村荷川自然村达德塘岸和山头端,其中西溪镇上马村古树群古树多达153株。
古树名木年轮中写满故事,见证城市村庄发展
这些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更是一座城市、一个村庄独一无二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
花街镇金湖村连枝自然村、横岘自然村的古树,默默看着永康工匠出门走四方,见证了永康从小五金到大五金的转身;民主小学校园内的老樟树据传种植于明朝晚期,见证了永康城区从八门小县城向40平方公里现代城区的嬗变;1939年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在五峰书院共同植下的两株白花泡桐树,见证了团结抗战的重要时刻。
唐先镇古明村明星自然村的八角刺“数世同堂”,被省林业专家称为“华东枸骨王”;唐先镇金坑下位村金坑自然村的“永康银杏王”几经破坏,在村民的保卫下才得以留存;方岩镇灵岩寺古树群大办钢铁时被大量破坏,干部村民奋力保树才留下一批幸存的苦槠树;象珠镇荷沅村“棕榈接樟”的奇闻轶事代代流传,树痕至今清晰可见;古山镇坑里村的龙柏几百年来与村民相依相伴,被村民视为保护神;西城街道郎下村的古樟树形似凤凰,不少村民认它为“樟树娘”,还给孩子取名为“樟”;前仓镇大陈村、唐先镇秀岩村岩洞口自然村等地的古树曾因为美丽乡村建设时对道路进行硬化而面临“不能呼吸”的风险,在林业专家的指导及村民的保护下,它们重新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留下了“枯木逢春”的佳话。
前仓镇大陈村古樟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树一策”保护古树名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绿化科科长金攀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大部分古树长势尚可,枝叶茂盛,但主干基部内腐中空,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问题;小部分古树长势十分衰弱,枯死严重,枝叶稀疏脱落;个别古树因人为破坏、病虫害、火灾等原因,完全丧失生命力,出现死亡现象。
去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关镇街区开展摸排,发现部分古树存在树干腐败、被白蚁大面积蛀蚀等情况后,立即为存在损伤的古树细化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落实养护责任,指导相关责任单位和养护人做好保护、复壮等工作。同时,该局印制了《古树名木管理资料汇编》(内含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认定办法、认养办法、五年行动方案及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程、“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管护协议等),发给森防站、野保站、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林场及各镇街区林技员,以便查阅。
今年5月12日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又为全市在册古树名木投保了古树名木公众责任保险。市民若发现承保的古树名木因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发生倾斜、倒伏、折断等情况,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可拨打24小时全天候报案服务电话95585。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舒红光说,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有生命的文物,是一座城市弥足珍贵的财富,更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保护好古树名木是广大市民应尽的义务。《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生长在农村的古树名木,村集体、村两委才是养护人。全社会尤其是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要切实增强古树名木保护意识,切实担负起古树名木养护责任,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保护历史、留住乡愁,让这些“老寿星”青春永驻,继续荫庇子孙。
□融媒记者 李梦楚
通讯员 朱怀归 程基进
关于征集古树名木红色故事资料的通告
二、征集时间
2021年5月18日-2021年5月31日。
三、投稿要求
1、投稿方式:
联系邮箱:775963118@qq.com
联系电话:0579-87140272/市府网656465(永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电话:0579-87138745/市府网620231(永康市融媒体中心)
2、投稿要求:图片资料要求JPG格式,文字资料要求word格式。
3、其它要求:投稿时需注明投稿人姓名、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活文物”“活化石”“活档案”。它们不仅美在外貌,而且秀在其中。为进一步挖掘古树名木红色资源,永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永康市林业局)特与永康市融媒体中心合作,开展寻访永康古树名木红色印记活动。现面向全社会征集与古树名木有关的红色故事,愿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
一、征集内容
1、地理信息:每株古树名木的地理位置,要具体到村(社区)。
2、文化信息:古树名木的树龄、长势以及与之有关的红色故事、历史资料等(字数在500字以内,也可直接通过电话联系提供线索)。
永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永康市林业局) 永康市融媒体中心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