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让浓厚的文化味浸润“烟火气”
“步行街区能打造成我市的古子城吗”系列报道之三
步行街区南朝永康江,东临华溪,北侧为紫微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其所处的周边区域,是城区历史上人文积淀十分深厚的风水宝地、富商巨贾云集之所。
该街区能否跟金华古子城一样,厚植文化基因,既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为此,近日记者作了深入采访。
□融媒记者 舒姿
周边历史上人文资源荟萃
原永康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进韶告诉记者,古时,永康县治由高厚牢固的城墙合围而成,有迎曦门、望春门、永安门、承恩门等。随着历史的变迁,上述城墙、城门现多已被拆除。本世纪初,为传承文脉留下古城印记,市政府于原南门处修建数米城墙,又在武义巷西头重建了一座由义门。历史上,步行街区所在位置的周边,是城区人文资源荟萃之地。
永康旧城有“二街九巷十六坊”之说。“二街”,指南北长街,现为解放街;东西长街,现为胜利街。“九巷”,为武义巷、桃花巷、大司巷等。“十六坊”,包括状元坊、北镇坊、迎恩坊等。
在这“二街九巷十六坊”中,遗留有不少古迹。诸如西津桥、虹霓巷适园、西街烈妇祠、解放街敬山公祠、武义巷震二徐公祠、虹霓太祖庙、徐拱禄故居、应均故居、王崇私家花园(现紫微园)等。其中,西津桥、震二徐公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津桥为南北走向,墩高于岸,下可通航。该桥独特之处在于整座桥犹如下弦弯月,似彩虹倒映于江面上,登桥纵观,一望难尽。这种新颖的设计平添了不少风采,西津桥载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编的《中国桥梁建筑史》一书。市民漫步西津古桥长廊,只见大红灯笼高悬,廊间梁壁书法遍布,感觉这不像是一座交通要道,更像是一处休闲场所。尤其是夏季晚上,西津桥热闹非凡,纳凉的、说唱的人群成了独特一景。
震二徐公祠是一座规模宏大、青砖黛瓦的清代建筑,现保持石狮、琴枋、牛腿、雀替雕刻等。从梁架结构来看,每进梁架均在七架以上,多达九架、十架。正门系四柱五楼牌坊式建筑,牌楼明间分上下两层,牌楼两侧为平墙和山墙。祠堂内的石雕、砖雕、木雕艺术巧夺天工,处处体现出工匠技艺的精巧。
紫微园位于古城楼由义门的南侧,为明清苏式风格建筑,占地1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市唯一集人文历史、古典园林于一体的公园。紫微园原是明嘉靖年间重臣王崇的私家花园,1999年,政府斥资重修,不仅吸引游客争相拍照,且成为文体活动的理想举办场所。
陈进韶表示,如何盘活上述古迹,我市可以借鉴金华古子城、安徽桐城六尺巷等地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激发步行街区强劲内生动力,让浓厚的文化味浸润“烟火气”。
古子城瞄准历史文化综合展示片区、城市文化休闲生活中心、城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等三大目标,着手万佛塔内部装修、万佛塔民俗文化陈列布展等工作;同时,还复建、修复酒坊巷近代名人文化展示一条街、酒坊巷古子城城垣遗址、老六中区块文庙等,千年古城金华又多了几分古韵新姿。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成功开发,得益于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历史典故实物化、形象化,让游客可看、可感、可游,是历史文化转换成旅游产品的成功典型。
紫微园内景一瞥。
旧景新景融为一体,连成一线
“步行街区如何提升并注入文化味?可从原有的‘永城八景’入手。”陈进韶如是说。
清初,诗人徐友范写有《永城八景》诗。民国初年,先贤吕公望也写了一组《华溪八景》诗。“八景”即:东郭望春、西津晚渡、万安疏钟、双溪流月、桃洞浮花、松石招云、古塔斜阳和白云晴雪。上述八景周边环境虽有变化,但遗址犹存,位于步行街区周边的相关景点有多处。
西津晚渡。西津桥为古桥建筑瑰宝,1989年大修复原后,增加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和书法泰斗沙孟海题写的匾额,为“西津晚渡”增添了新光彩。
双溪流月。位于华溪与南溪汇合口西北侧,为古下浮桥西头。随着老城改造和沿江绿化带的建设,特别是紫微坝建成蓄水后,双溪流月景观已经再现,还形成了“双溪合璧、微波不惊”的独特景观。
松石招云。我市以松石命名的地名很多,如松石山、松石亭、松石路等。松石亭位于松石山下延真观前,建于宋嘉泰年间。民国时期建有松石亭公园。《永康县志》载:延真观建于梁大同元年,为唐道士马自然修真处。宋嘉泰年间,邑人在此建松石亭纪念。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受赠友人松化石后,写了一首《二遗诗并序》馈赠友人。自唐以来,永康松石被人们视为奇石、观赏石。
古塔斜阳。龙虎塔位于城西永康江出水口西侧的龙虎山顶,始建于吴越天宝年间,圯于清咸丰年间,可鸟瞰全城和市郊各名山,如白云、石城诸胜。凤凰塔位于城区西南永康江出水口南侧龟山上,与龙虎塔同时建成,俗名下塔,层次、高低与龙虎塔一致,铸刻有反映永康历史文化渊源的长148字的楹联一副。
其实,紫微坝蓄水后,出现了许多旧景新景交错的美景。比如,“华溪钓隐”,此景位于后槽桥至华溪桥之间的河段。那里原来水质好,食饵多,鱼儿肥,自古以来是居民休闲垂钓好去处,因明代名臣童隧写有《华溪钓隐》诗而得名。随着紫微坝蓄水,华溪钓隐景观已再现。
“紫微碧波”特指紫微坝蓄水后产生的景观。紫微坝是永康江城区河段上,第一座“以水挡水”的现代建筑。紫微坝建成蓄水,南溪至望春桥以上,华溪至丽城桥以上,形成了24.5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紫微坝拦水工程,将城区各景点连成一线,融为一体。
“我市还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方岩纸花’‘省感戏’‘九狮图’‘十八蝴蝶’等,它们可与华溪‘八景’等景观形成共同发展之势。比如,定期在西津桥展示‘十八蝴蝶’等。”陈进韶说。
西津桥附近“十八蝴蝶”表演场景。
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经营和谐共生
我市步行街区如何吸引足够多的人气?金华古子城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可借鉴的例子:采用多元模式,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经营和谐共生。
古子城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有文化设施主打文化牌,文化展示促进策略成为整个片区发展的重点。在区域范围内,包含“博物馆与相关文化产业”“旅游商业与都市休闲”、创意产业、传统居住、现代居住等五大功能。其中,酒坊巷以抗战文化、酒文化展示以及传统居住功能为主;八咏街以古玩、民俗手工艺零售、旅游纪念品售卖、休闲餐饮等旅游商业为主;旌孝街南段以民居客栈和传统居住为主;石榴巷以传统居住功能为主,规划少量民居客栈;鼓楼里则以创意产业、太平天国文化展示为主。
“我市步行街区开发建设应通盘考虑,要点、线、面结合,形成一个历史文化浓郁的区域氛围。如比较成功的浙江林炎民间收藏博物馆项目。”陈进韶表示,多以文化产业等形式开展经营或活动。应均故居、徐拱禄故居、吕公望故居等这些名人旧址,可开办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各种社团学术研究场所;紫微园,可以多开展富有永康特色的文艺演出。而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可发挥文化主导部门的优势,多开展文化活动。多推出以上活动,可带热步行街区传统文化商业街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