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新活力 争出新业绩
——我市以“五比五争”扎实推进“精密智管提效年”活动
□融媒记者 张赤奎
全面推行“一肩挑”后,如何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这是村级组织完成换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提出的“确保换届后高效运行”“选后迅速形成战斗力”要求,对标“精密智管提效年”五大行动,强化党建引领,精密智治,创新开展“五比五争”活动(比担当争实绩,看履职指数;比发展争效益,看经济指数;比治理争和谐,看平安指数;比作风争形象,看清廉指数;比管理争效能,看智治指数),在全市420个村社中掀起“村村比拼、事事争先”的干事创业新热潮,推动基层村干部形成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良好氛围。
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履职能力
龙山镇桥下南村的红星街曾是马路市场,凌乱不堪,店铺生意也不好。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将红星广场项目作为“开门一件事”,对红星街进行改造提升。现在,红星街入驻的商家多了,店铺的租金涨了,已成为龙山镇休闲购物中心。
“既然当选了,那就拼命干。”桥下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明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全市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真实写照。换届工作结束后,各村以“开门一件事”为抓手,对照创业承诺,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事、村庄发展重点实事、群众关切身边小事,全面掀起干事创业热潮。
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我市把“五星三强”建设与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扎实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和美丽庭院建设,全域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全面开展工作实绩比拼,深化村级班子及成员工作实绩季度评议制度,由各镇(街道、区)党(工)委对基层党建、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进行量化细化,定期开展“红黄旗”竞赛、重点项目“晒拼创”等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综合评议、考核排名、挂旗亮绩,实现闭环管理,激励担当作为。
此外,我市还通过集中轮训、教育培训、导师帮带、挂职锻炼等形式,全面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
(下转2版)
(上接1版)
抱团取暖消薄壮大集体经济
西溪镇寺口村有一片占地百亩的樟树林,看起来其貌不扬,却是横店影视圈的“大明星”。近年来,该村主动承接横店影视旅游溢出效应,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仅樟树林每年外景地拍摄收入就达到200万元。
凭借一片树林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寺口村成为我市推进集体经济增收的缩影。我市制定出台《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财政“一事一议”项目、民政库区移民等部门支农资金优先向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今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有望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以127个省定相对薄弱村为重点,制定《相对薄弱村名录》,落实牵头包干责任制,谋划“一村一策”;持续开展“2+1”结对帮扶,推动各级机关力量下沉,加强工作指导和结对帮扶,引导民间企业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村级班子与集体经济发展捆绑考核激励奖惩办法,坚决防止简单财政兜底、数字消薄。我市还坚持各级政府主导,以村为主体,采取“飞地抱团”、组建镇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等形式,加强村集体持续造血能力,大力发展市场开发、小微企业园、资产运营、服务工程等抱团项目。
深化基层治理夯实平安基础
金胜社区金水湾小区着力打造“龙山经验都市版”,成立“邻前家”调解室,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纪委监委、矛盾调解中心、派出所等驻区单位、共建单位人员充当调解员,将居民间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家门口”。
“龙山经验”是我市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一张金名片。在推广“龙山经验”过程中,我市深入开展“大家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推进领导干部包乡走村、下访接访、包案解难,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发挥市、镇两级矛调中心信访矛盾化解“终点站”作用,提高群众初信初访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让群众信访“最多跑一地”;推行“一村一民警”“一村两顾问”(金融顾问、法律顾问)、“老娘舅”调解等做法,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着力解决群众困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进“无案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深化“三大员”建设,对镇、村和党员联系户三级网格体系进行调整,依托第三级网格细分党小组,使网格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的中坚力量。常态化开展“包网入户大家访”,每月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走遍联系农户,问村庄发展的大事、问急需解决的小事,受理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关键小事需求清单”“矛盾问题清单”,集中力量销号办理。
推行五全举措建设清廉村居
古山镇前黄村有一条刚修好不久的村级道路,被当地群众称为“连心路”。原本建造这条路需要30多万元,但该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决定采用“包清工”的方式,由村里购买主要材料,招工匠来施工,最终只花了10多万元。
村级小额工程“包清工”制度,是我市深化农村工程项目招投标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载体。自清廉村居建设开展以来,我市创新推出的小微权力清单全公开、农村集体“三资”全纳管、村级工程项目全规范、农村基层巡察全覆盖“四全模式”,获评全省“基层清廉建设(浙江)十大创新经验”优秀案例奖,并由金华市纪委吸收采纳,升级为“五全举措”在金华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今年以来,我市以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攻坚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村级“清廉钉办”系统应用水平、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应用水平、“丰收社区云”三务公开平台应用水平,深入开展村级违规处置“三资”问题专项整治、村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农村宅基地审批监管专项整治、村居干部作风专项整治,推动深化“五个一”工作机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健全完善、村级“三务”全流程公开、清廉村居建设责任网络、基层监督组织提质提效,以“五全举措”全面落地落实,确保“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更加有效,村居党员干部纪法观念明显增强,基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全域治理环境争创美丽乡村
舟山镇端岩村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在环境革命中创造了垃圾分类“端头模式”,以“人均每天产生垃圾38克”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村。眼下,该村以垃圾分类文化为载体,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改善乡村环境、激活美丽经济、留住浓浓乡愁,端岩村的美丽蝶变是我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剪影。去年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为基,创新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创佳评差”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治理,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每季度评选“十佳村”和“十差村”,对“十佳村”“进步村”进行红榜表扬,对“十差村”进行黄榜警告。2020年,我市创建省级休闲乡村1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5个、精品村34个、达标村102个。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文明为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美丽庭院建设等,扮靓乡村颜值、提升乡风文明。2020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全覆盖,新增省五星级文化礼堂6个,新建农村文化礼堂50家,提升10个小康体育村。象珠四村、溪边村成功创建省文化示范村,芝英六村等7个村入选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