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西溪影视

文章导航

  影视基地提档升级 剧院老街焕发新机

  春光正明媚 到西溪走走吧

  春暖花开游西溪系列报道①

  开篇语:

  春暖花开,万物向阳,丽州的春色,年年动人。说起我市踏青休闲的好去处,就不得不提到风景如画的西溪镇。无论您是喜欢看漫山花开,还是想体验刺激的游乐项目,亦或是想尝一尝地道的农家美味,感受在清脆的鸟鸣声中苏醒的乐趣,都能在西溪的山水间得到满足。

  近年来,这座以“千年古村、千年古道、千年古树、千亩梯田、千亩蜜梨”而闻名,具备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化浓厚、绿色环保宜居、旅游吸引力大等关键词的生态小镇,通过接轨横店,打造影视基地,走出了一条“生态奠基、影视卡位、文化升级、旅游突破”的差异化绿色发展之路,也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高分答卷。值此春光烂漫之际,本报特联合西溪镇推出《春暖花开游西溪》系列报道,邀请读者一同欣赏西溪的美景,解读西溪乡村振兴的密码,见证西溪以“每个人都了不起”的奋斗者姿态迈向“十四五”,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秀美西溪,天生丽质。自2013年启动影视基地建设以来,西溪镇已开发建成了北湾古镇、秦汉军营、铁血战壕、黑鹰山寨、大通客栈等多个外景拍摄点,还有不同时代的医院、办公楼、仓库、银行、军需库、洋行、酒店、咖啡厅、歌舞厅、赌场等各类室内场景,辐射镇域多个村庄,并串点成线形成了以寺口影视基地为中心的影视拍摄圈,吸引了众多知名剧组入驻拍摄取景。

  本篇报道中,记者将率先探访位于寺口村及桐塘村的两大影视基地,在一处处引人入胜的拍摄场地里品味影视小镇的动人魅力,看它们是如何源源不断地为西溪镇的发展注入活力。

  寺口影视基地:樟树林变身影视城 农房改造成发展引擎

  说起寺口影视基地,就不得不提其核心区块——樟树林。“多亏当年溪滩改田的时候留下了这片樟树林,才有了今天的影视基地。”谈起樟树林,寺口村党支部书记董良彪如数家珍:“这片近百亩的樟树林里有大小樟树3000多棵,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樟树200多棵,还有大小不等的榔树、枸树、黄山栾树等。林内还有清澈的东溪穿流而过,置身林中,宛若仙境。”

  除了原生态自然山水,樟树林内还建有大通客栈、香樟苑等不少风格各异的建筑物,且大多都是早前在此拍摄的剧组搭建的场景。穿梭在这些拍摄景点之间,就好似赴了一场与明星的邂逅之旅,欣赏他们演绎过的一个个情与仇、爱与恨的故事。

  走出这片如梦似幻的樟树林,不妨就近到寺口村探访新农村建设的成果。2013年,寺口村是我市十大落后村之一,也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村。为了让村庄改头换面,寺口村尝试走上了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后续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剧组的关注,村庄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善。为了真正留住剧组、游客,将影视与旅游有机融合,让他们在寺口村拍摄、游玩之余愿意住上几天、吃上几餐,寺口村于2019年正式启动农房改造工作。

  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环境,打造留得住人的旅游目的地,寺口村以农房改造工作为抓手,以江南水乡风格为基调,以“一街一场二中心,四纵四横主干道”为框架,明确了影视旅游村的发展目标。“农房改造工程还规划了特色商业街、文化广场、游客中心、商业中心、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目的就是要将寺口村建设成为辐射周边县市的旅游生活服务区,把早年无人问津的区位劣势变为区位优势。”话语间,董良彪“野心勃勃”,而支撑他有如此“野心”的,正是寺口村逐年递增的游客数量。

  截至目前,寺口村农房改造工程已成功安置128户,整理盘活闲置建设用地7500平方米,影视旅游商业街首幢建筑村史博物馆也已正式投入使用。预计到真正完成农房改造项目时,寺口村新建住房将突破180幢,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将在原基础上翻一番,真正实现村强民富。

  樟树林一景

  寺口村农房改造效果图

  桐塘村距离寺口村大约1公里, 借着影视产业的东风,这个集镇村也焕发了新容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能达到160万。

  初入桐塘村,你一定也会和记者一样,被村子外围房屋墙壁上的一幅幅巨型海报吸引。而在桐塘村内,有一处颇有名气的拍摄景点——桐塘影剧院。

  桐塘影剧院占地约1300平方米,3层砖瓦结构,里面有近千个座位。1985年桐塘影剧院建成时,曾是周边乡镇最大的一个影剧院,也是西溪镇最热闹的地方。

  “那个年代,我市其他电影院的观众席地面都是平的,只有桐塘电影院创新设计了更便于后排观众观看的斜坡。”桐塘村党支部书记吕小泉介绍,由于桐塘影剧院场地大,在放电影之余也会“变身”为大型会议室、戏台等。

  20世纪90年代末,有线电视开始普及,桐塘影剧院也渐渐冷清了下来。2012年,桐塘村集资100万元修缮了影剧院,但人气却依然聚不起来。直到有剧组在这里拍摄取景后,桐塘影剧院才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为了让影剧院更符合拍摄要求,桐塘村和拍摄剧组一道对影剧院进行了改造,还在出入口处建了售票处,并挂上海报,让整个影剧院顿时充满了民国风情。桐塘村利用闲置场地开发影视旅游的做法,正是西溪镇影视开发中“腾笼换鸟”的代表案例。

  离开桐塘影剧院后,还可以去村子里的风情老街走走,看看这里藏不住的烟火气。

  桐塘老街没有被具体命名,但一走进其中你便会被一间间由木板门、花格窗装饰的老房子所吸引。若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条老街至今还留存着一些旧时的回忆——老式的便利店、小吃店等等,这些简单古朴的小店也让老街更具韵味。

  老街尽头,有一口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池塘。池塘水质清澈,周边有大树环绕,树下还有不少聚在一起话着家常的老人。而老人们的无忧笑颜,正是桐塘村发展影视产业后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最好佐证。

  桐塘影视基地:修建别具韵味的民国剧院和风情老街

  民国剧院内景

  桐塘村一景

  □融媒记者 王靖宁


永康日报 西溪影视 00005 2021-03-26 永康日报2021-03-2600009;永康日报2021-03-2600006;永康日报2021-03-2600007;永康日报2021-03-2600008;永康日报2021-03-2600010;永康日报2021-03-2600011;永康日报2021-03-2600012;永康日报2021-03-2600013;永康日报2021-03-2600014;永康日报2021-03-2600015;永康日报2021-03-2600016;永康日报2021-03-2600017;永康日报2021-03-2600018;永康日报2021-03-2600021;永康日报2021-03-2600019;永康日报2021-03-2600020;永康日报2021-03-2600022;永康日报2021-03-2600023;永康日报2021-03-2600024;永康日报2021-03-2600025;永康日报2021-03-2600005 2 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