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永报佳缘

文章导航

  两对本土夫妻现身讲述:“两头婚”里的欢喜和苦闷

  两家并一家,经济实力须均衡

  近来,江浙地区悄然兴起的“两头婚”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它区别于男娶女嫁或女招男入赘等婚姻模式,讲究“不进不出”(男不出彩礼,女不陪嫁妆),小夫妻与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婚后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姓氏。这样一来,那些只有独生女的家庭,再也不用担心女儿出嫁离家,从此后继无人。

  这一看似自由民主的新奇婚姻,却争议不断。赞成者认为,“两头婚”可减轻双方的经济压力,还避免了姓氏和抚养方面的纷争。而反对的声音则质疑这种婚姻名存实亡,而且利益划分太明确,会给两个孩子带来隔阂。

  缘何选择这种婚姻?个中滋味究竟如何?还得当事人现身说法。于是,记者找到了两对永康本地为数不多的“两头婚”夫妻,通过他们的讲述,品味这种“另类”婚姻的酸甜苦辣。

  二孩抚养问题上起争端,丈夫不认账父母怒劝离婚

  在结婚这件事上,王瑛(化名)和丈夫赶了一回时髦。同为80后的两人是自由恋爱,早在结婚之前,考虑到王瑛家中无男丁(只有一个已出嫁的姐姐),王瑛的丈夫提议:“不如公平点,我不娶,你不嫁。将来生两个孩子,一个随你姓,一个随我姓。”王瑛说,她其实根本不懂这种形式就是所谓的“两头婚”,当时只觉得,丈夫做出这份决定说明他很体贴,能主动站在她家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且思想开明。

  由于两家家境有些差距,王瑛爸妈原本对这桩婚事还有些疑虑,听闻这消息后,喜笑颜开地立马应允了,也不好意思再“狮子大开口”,于是几乎没要彩礼。王瑛和丈夫约定,婚后在财产问题上也是各归各的,没有过多牵扯。

  据了解,两人于2015年结婚。结婚前三年,王瑛的生活着实让亲朋好友羡慕。“儿子出生后,我老公十分上心,洗澡、换尿布、做抚触样样在行。也正因如此,我才信心满满地生下了第二个孩子。”王瑛撇撇嘴,话锋一转,向记者大倒起苦水,“谁知,女儿出生后,他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她称,女儿出生后的大部分费用都是自己掏钱的,因为丈夫表示不该由他出这些钱。不仅如此,丈夫的生活重心也是围绕着儿子,给儿子报了昂贵的早教班,却在女儿的一罐奶粉上斤斤计较。

  因为接连生育两个孩子,原本在百货商场上班的王瑛只好暂且辞职、待业家中,收入锐减。所以对她而言,负责女儿的教育及生活支出,压力的确很大。久而久之,夫妻俩之间的争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面对王瑛的质问,丈夫振振有词地表示,她应该找爸妈要钱帮忙抚养女儿,理由是:“当初说好了,第二个孩子随你们家姓,当然得你们家负责养。”

  得知该情况后,王瑛父母勃然大怒:“要是需要咱家自己养孩子,当初干嘛一分彩礼不要?当我们是送子观音?这钱我们不会出!除非你俩离婚,孩子归咱们,那我们养!”这一番话彻底让王瑛陷入两难,她越想越后悔,不该结这种“两头婚”。此事就这样陷入僵局,王瑛无奈感慨:“商量婚后事宜时,越细越好,夫妻及双方家庭之间,如果有一方爱斤斤计较,就不建议选择这种‘两头婚’模式。”

  小夫妻婚后不变更户口,双方家庭常来常往很融洽

  记者来到市民徐阿姨家时,她正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徐阿姨笑眯眯地解释,在杭州工作的女婿这周六要回来一趟,按照惯例,每每女婿回到永康,她都会邀上俩亲家来家里吃饭。

  2019年年底,徐阿姨的女儿黄悦悦(化名)结婚,采用的就是“两头婚”形式。徐阿姨说:“我只有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哪里舍得她嫁出去。女儿念大学时,我就跟她直说了,以后最好找个‘上门女婿’。”对于父母的这个要求,黄悦悦本人也不排斥。“我不想结婚,其实就是不想离开娘家。想到嫁人后要去夫家生活,就觉得很不适应。”她告诉记者,父母想找个上门女婿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老一辈观念传统,对“延续香火”有一定执念。

  大学毕业后,黄悦悦经好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阿斌,然而他也是家里的独子。交往过程中,黄悦悦曾试探性地问过对方是否接受入赘,当即遭到回绝。多番商量后,阿斌提出可以尝试一下时兴的“两头婚”。他认为,“两头婚”目前是两个家庭都可以接受的唯一方案。“要我做上门女婿不太现实,不管是我自己,还是我父母,都不会同意。但悦悦家有这份诉求,我也不可能完全忽略。我不希望我们俩因为这问题闹出矛盾、一拍两散,所以还不如‘不娶不嫁’。”

  “起初提出这个方案时,他父母是犹豫的,因为在永康很少有人这样做。不过,我们亲家为人和善,也很为我们着想。”徐阿姨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两家人坐在一起为这事交涉了多次,终于达成共识。

  婚前,双方家庭商定:无需彩礼也不备嫁妆;两边共同出资为小夫妻装修新房;两人的户口都保留于原家庭内;小夫妻有义务赡养双方父母,也有权利继承双方财产。2020年年底,黄悦悦生下一个女儿,孩子统一用“爷爷奶奶”称呼两边老人。

  在黄悦悦心里,“两头婚”并没有网上讨论的那么复杂,“不就是小家变大家吗?我觉得挺好。对我自己来说,传承姓氏倒无所谓,主要是可以像没出嫁时那样,天天和父母住在一起。婚前和婚后的生活,没发生太多变化,我很安心。”平日里,由于丈夫在外工作,黄悦悦通常都跟着父母住,有时丈夫回家来,她则会跟随着去公婆家住几天,丈夫偶尔也会住在她家里。一直以来,两家人几乎没有因为这些琐事闹过矛盾。徐阿姨告诉记者,自家与亲家的住处相距不过10分钟车程,即使女婿不回来,两家人也常常一起聚餐,通常是亲家买菜,她下厨。“我喜欢这种氛围,热闹融洽!”

  ■记者手记

  “两头婚”婚期前更需明确责任,婚姻才能和睦长久

  和传统婚姻相比,“两头婚”也许是一种进步。在这种夫妻平等的模式下,诞生了不少幸福的婚姻。“两头婚”能够兴起,主要有几方面原因。拿永康举例,经济发达,大部分家庭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且独生子女比例高。因此,一些女方家长会产生“希望女儿嫁人却不嫁出去”的想法,他们无所谓有无彩礼,只希望女儿依旧陪在自己身边,孩子能传承自家的姓氏。

  这种“两头婚”的模式,于男生而言,减轻了“天价彩礼”这一负担;于女生而言,婚后不会脱离原生家庭,还正视了冠姓权,真正实现了“子女可以随父姓,亦可随母姓”。其实,只要双方家庭都不斤斤计较,“两头婚”大多会非常美满。

  然而,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完美的婚姻模式,“两头婚”也不例外。婚前,要尽可能具体地协商好各方面问题,切莫表面上一拍即合,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为将来的婚后生活埋下各种隐患。

  另外,结合现实来看,“两头婚”虽好,却不适用于全部家庭。幸福的“两头婚”,离不开夯实基础。比如,女方本身应具备富足的经济条件,或者有个能够依靠的原生家庭。按照“两头婚”模式,女性婚后基本都会生育两个孩子。不仅生育成本翻倍,抚养压力也加倍。这就需要事先做好规划,明确责任,不要因为抚养压力等后续问题导致争吵。从记者所采访的案例来看,经济实力均衡,才能和谐地实现“两家并一家”。

  □记者 马忆玲

  感情问题@香香姐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活动


永康日报 永报佳缘 00015 2021-01-13 永康日报2021-01-1300005;永康日报2021-01-1300006;永康日报2021-01-1300007;永康日报2021-01-1300009;永康日报2021-01-1300011;永康日报2021-01-1300010;永康日报2021-01-1300012;永康日报2021-01-1300013;永康日报2021-01-1300014;永康日报2021-01-1300017;永康日报2021-01-1300008;永康日报2021-01-1300015;永康日报2021-01-1300016;永康日报2021-01-1300019;永康日报2021-01-1300018 2 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