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2020年,林业人乘势而上谱写新篇章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林业工作成效掠影
2020年,是砥砺前行的一年,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回顾这一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简称自规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下,谱写了新的林业篇章:“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创建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创建工作获省、市各级政府领导批示;科创园创建工作在12月17日召开的金华市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省林业局批复同意我市建设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市;我市“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完成面积7685.35亩,完成率178.73%,完成率排名金华第一,全省前列;市自规局获评省政府“森林浙江”建设工作突出贡献集体、森林生态保护突出贡献集体;我市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获评全国先进国家级测报点。
一项项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大家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临近岁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业工作人员究竟做了些啥?我市的林业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调研座谈会
省林业局领导调研我市林草装备产业
参展义乌森博会
资源保护现场踏勘
林草机械调试
野保宣传
国土绿化科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谱写国土绿化新篇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也是我省实施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的开局之年。去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今年国土绿化工作力度不减。市自规局国土绿化科全面贯彻落实机构改革所赋予的新职能,认真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加强“森林永康”建设,全力以赴、全域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落地上图”造林面积7685.35亩,占年度计划的178.73%,居全省前列。
据了解,国土绿化科负责城乡绿化、植树造林、森林质量提升等工作;监管林木种苗、草种质量和生产经营行为;承担市绿化与湿地保护委员会绿化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等。
其中,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是推动打造“优雅城市·大美乡村”工作的新旗帜和新抓手。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疫情防控、国土绿化两手抓、两不误,全域推进、全力以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决策部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城市森林、乡村森林、通道森林建设中,我市全域推进空闲地绿化,致力打造精品绿化工程,重点加强南溪湾生态湿地景观公园、三江六岸二期工程、东入城口道路提升等城镇核心区的绿化工作。除此之外,乡村绿化也是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的有效载体。我市充分结合国家森林村庄、省级生态文化基地、省“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开展村庄绿化,鼓励已经创建的市级森林村庄,在原有的基础上片林“扩面”、林带“加长”、树带“加宽”,实现质、面的有效提升。
造林绿化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春季是一年中造林绿化的“黄金期”。3月9日,市绿湿委办公室下发《义务植树倡议书》,倡导市民自觉履行植树义务,以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方式参与义务植树。植树节当天,市各套班子领导前往城西新区,带头参加新春义务植树活动,通过领导率先垂范、群众广泛动员,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齐心协力打造“优雅城市·大美乡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为永城增绿添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参与义务植树达6.3万余人次,种植浙江楠、浙江樟、花榈木等各类绿化树种、珍贵彩色树木20余万株。
“林草机械创新园”申报是我市林业的一大创新举措。9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同意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依托浙江省林科院和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国土绿化科负责牵头完成产业调研、申报材料以及概念规划等编制工作。
11月,该科组织企业参加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全市18家企业参加线下森博会。与往届森博会不同的是,除参展的农林产品企业外,“永康市林草装备精品馆”首次在森博会上惊艳亮相。汽油链锯、割灌机、绿篱机、坐骑式草坪割草机、垂体绿化墙和蔬菜机等高科技装备都引得众多群众围观。
市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
科技下乡服务群众
助林果业增产增收
2020年,市自规局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贯彻落实全省“一亩山万元钱”五年规划纲要(2018—2022)等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林技推广、种苗管理、林草机械”三方面重点工作。林技种苗站站长应尚蛟介绍,今年单位开展香榧、方山柿、三叶青等基地的建设和技术指导2000多亩,3个典型高效模式在全省推广,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站长应尚蛟介绍,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林果产业结构调整,站里举办了4期林业技术培训班,发放资料500多份宣传林业技术,培养了省、市乡土专家9人。
该站工程师任立超等以林业富民为宗旨,开展林技专家下乡指导林农100多次,经他们指导选送的2个甜柿产品获得杭州富阳“全国首届太秋甜柿评比”金、银奖,我市太秋甜柿最高市场价可卖到80元/公斤;他们还指导我市香榧基地成功创建“绿色食品”品牌;指导我市芝英镇松塘园村申报并获评“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指导林业企业、合作社等积极开展防汛、防冰冻雨雪工作,成效显著。
做好林技推广的同时,该站的另一重点工作是种苗生产管理指导工作。该站在今年3月初组织力量从临海等地调运浙江楠、等苗木3.1万株,并于3月底前把全部苗木发放到位。该站针对不同品种特性、容器苗的特点,印制了200份技术要点,随苗赠送,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今年技术人员深入本市各企业苗圃基地,按照要求开展种苗“四定”与“三清楚”检查,涉及6个单位多种苗木,确保工程绿化苗木质量,Ⅱ级以上(合格)苗比例均在99%以上。
在“林草机械创新园”创建工作中,该站前期实施了针对性的科研项目,申请林草机械专利2个,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该站还组织种植户、企业参加今年的义乌线上、线下森林产品博览会。参展商覆盖我市重点林果业,包含传统柿产品、新型甜柿、马家柚、香榧、山茶油等十多个林产品,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争创综合治理示范市
全力维护生态安全
一年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简称森防站)以开展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升森林病虫害预测报技术水平为抓手,以强化检疫执法为手段,积极开拓创新,森防检疫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今年,全省首个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示范市项目落户我市;在3月13日省林业局召开的“统筹推进林业疫情防控和全年工作落实视频会议”及12月11日省政府召开的“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和松材线虫病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副市长施礼干、自规局局长陈振祥代表我市作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典型发言;12月23日,我市被国家林草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评为2020年度全国先进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
在森林病虫情监测预警工作中,我市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人工调查”等技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实现了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树的及时调查及采用GPS坐标精准定位;升级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大数据监管平台,建立数字化的销号管理机制,疫情信息按季更新。目前,全市聘有市、镇、村三级病虫情测报人员238名。全年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112.58万亩次,监测马尾松毛虫24.16万亩次;监测美国白蛾1500亩次;完成松褐天牛精细化监测项目永康基站建设和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主测对象监测任务。
自今年6月省林业局批复同意我市开展首个省级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示范市建设项目以来,我市以枯死树清理为核心、多技术应用融合,多部门协同配合,构建“综合防控、整体智治”管理体系,力争通过3年努力,拔除2个以上乡镇疫点,将全市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下降50%以上。通过综合治理,我市构建推广“枯死松树专业队采伐、疫木定点捆绑处置、市镇共同监督”模式,试点以绩效承包方式实施疫木一体化承包除治模式,并落实市、镇、村三级监管责任,出台《永康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核查验收办法(试行)》等制度,确保“山上清理干净、山下销毁干净”。
为强化检疫执法管理,杜绝松材线虫病人为传播隐患,我市建立以自然村为节点的大网格管理制度,建立疫木监管防控网和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检疫处置执法网,引进无线监控新技术建立疫木流通监控智能网。按照省林业局统一部署,我市积极开展林业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6人次,检查涉松加工场点60家,办结案件3起,收缴罚款1.03万元。我市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加工、调运、使用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着重整治村民擅自在房前屋后存放松木或擅自采伐、使用松疫木的乱象,助力全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我市还以省级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示范市建设为契机,结合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通过永康日报、广播电台以及美篇等宣传渠道开展宣传,发放《合法利用松木包装材料倡议书》《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永康市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宣传单》等宣传材料2000多份,到各镇(街、区)上门宣传服务15次,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65人次。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14.2万亩(完成率100%),完成清理病死松树17.06万株(完成率为104%),病死松树清理下山23567吨,清理质量经省核查组抽查合格,圆满完成2020年度省林业局下达我市的松材线虫病防治任务。
森林资源保护科
依托“一张图”建设
筑牢生态安全保护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求,市自规局森林资源保护科以森林生态保护工作为主线,以森林督查、森林资源“一张图”建设为抓手,确保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实现持续增长。市自规局被省林业局评为“2020年度森林生态保护先进集体”。
森林资源保护科科长胡广才介绍,为加强我市森林生态保护工作,森林资源保护科从4月份开始开展森林资源督查工作,成立了森林督查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上级专家对镇街区林技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今年,森林督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共下发我市督查图斑341个共涉及16个镇(街、区),经对每个图斑实地核实,涉及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图斑23个,向市综合执法局移交涉嫌违法案件线索23起,对森林督查发现的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案件依法进行了查处和整改,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为全面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升林业治理能力,该科对2019年度征占用林地项目、林木采伐、新增造林地、非法占用林地等原因引起森林发生变化图斑,通过野外采集数据实时传送,经过变化图斑现状举证,在浙江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简称“一张图”平台)开展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工作。经省林业局验收,2019年度我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实现三增长,超过省市考核指标。
该科组织开展了“十四五”采伐限额的编制工作,以尊重自然规律,通过严格保护,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稳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确定我市“十四五”采伐限额指标为46820立方米。
同时,该科加强林地定额管理,在林地审核审批中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制度,规范林地审批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在林木采伐方面,该科坚持林木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
该科还完成了我市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工作,整合优化前,我市共有4个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地,分别为方岩国家风景名胜区、历山省级森林公园、石柱省级湿地公园和杨溪源省级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总面积16277.16公顷。此外,我市有1个市级森林公园,面积为89.33公顷;有 5个县级自然保护小区,面积为1224.90公顷。
整合优化后,我市区域内自然保护地为方岩风景自然公园、历山森林自然公园和石柱湿地自然公园,市域内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16285.07公顷。
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重监管强宣传
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伞”
2020年,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简称野保站)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扬连续作战、敢打敢拼精神,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看守、动物救护、狩猎改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转型转产处置等方面工作突出。
市野保站站长陈敏介绍,为了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野保站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宣传;在重点林区设置野外警示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开展野外宣传;举办“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大型现场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发放各种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资料、物品38500多件,现场宣传教育4.5万余人次。
加强宣教的同时,市野保站积极开展狩猎安全管理改革,组建了市野生动物保护队,协助开展野外巡护看守、野生动物救护、疫源疫病监测以及开展种群调控活动等工作。防疫期间,全体队员对野生动物分布较多的重点区域、城乡农贸菜市场、餐饮饭店开展持续不间断的巡查,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市野保站累计出动野外巡护人员3860余人次,巡护里程1.2万余公里,依法拆除、收缴非法猎捕工具230多件,协助查获非法狩猎案件8起,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11人。
与此同时,野保站还建立24小时野保举报受理制度,对病危、受伤等野生动物积极开展专业救护工作;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实行“一对一”定人定点监管,送达《暂停交易通知书》《野生动物管控告知书》《拒食野生动物倡议书》,签订《停止食用野生动物承诺书》;全力做好在养野生动物退养处置工作。截至目前,该站受理野生动物救护事件120多起,举报涉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事件20多起,救护各类野生动物187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8只;全年累计出动检查指导人员820多人次,检查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1100余家次。
市野保站还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飓风”“绿剑”等系列专项行动,检查野生动物养殖经营利用场所、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饭店等场所2600多家次,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野生动物管控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上海专员办的高度肯定,查获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件位居金华前列,获评我市“战役先锋”团队。
机构改革后,市木材检查站、市森林防火检查站整合到市野保站。除了做好野保相关工作外,该站全体人员还开展木材流通监督检查、松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和森林防火检查等工作。截至目前,该站协助查处非法收购、加工疫木违法案件3起;对104宗林木采伐许可和59宗林地征占用许可进行了跟踪监督检查,并建立了监管台账;在珠坑、山后胡森林防火检查站检查进山车辆460多辆,发放防火宣传资料3400多份;在重点林区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安装野外监测红外自拍相机36台。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撑起了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伞”。
市林场
深入挖掘资源潜力
建设生态文化景点
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后,市林场与市金胜山公园整合组建永康市林场。站在更高的起点,市林场肩负起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使命,践行“两山”理论,积极做好林场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维稳工作,完成生态公益林管理、疫木清理和彩色健康林建设管护。积极做好金胜山公园的各项管理工作,打造绿色健康的休闲森林公园。
无林夕梦断,有火林焚身。市林场场长朱卓俊介绍,森林防火一直是我们林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森林防火期间,组织森林消防中队队员和护林员上山巡查,在各个林区出入口设点进行检查,严格控制火源进山;在各个林区拉森林消防宣传横幅宣传森林防火;开展迎新春写春联防火护林宣传活动,在各个林区护林房和场部粘贴宣传护林防火的春联;组织森林消防中队参加全市森林消防技能比武,组织森林消防中队联合前仓镇的三支消防中队一起开展森林消防实战演练;在各个林区增设森林消防蓄水桶和声光警报器。
在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市林场对8200余亩省级生态公益林做好日常管护工作,定期清理枯死松木;与省林科院合作,在岗谷岭建设彩色枫树引种种植试验;在岗谷岭林区与市科协、林学会和科技工作者协会一起进行义务植树等活动;市林场还积极开展彩色健康森林建设,2020年在杨西坑、岗谷岭林区完成1600余亩彩色健康森林改造。
在金胜山公园管理方面,完成公园110只垃圾桶更换,加强公园内卫生保洁工作,做好金胜山公园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示范文明城市创建等检查相关准备。
自2019年被评为第二批“中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以来,市林场继续在全场范围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伯乐树;对林场内植物进行分类采集,并制作300余种植物标本;开展自然教育教室建设,采购一批培训桌和椅子,改造自然教育教室一间。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过去,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林业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森林永康’建设为抓手,着手推进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的落地工作,更好发挥林业在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我省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作出林业新贡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振祥说。
□记者 章芳敏 通讯员 金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