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深度报道

文章导航

  保质期剩1个多月,17.5元的星巴克咖啡降至4.5元

  淘“临期”食品:捡了便宜丢了脸?

  达利园软面包、乐事薯片、太平饼干低至1.5折,越南进口菠萝蜜干每56克只要3.7元、星巴克咖啡每281毫升只要4.5元。这些平日里原本价格较高的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正以“白菜价”在超市的货架上售卖。

  家住金胜社区的精明主妇胡艳秋是一个“入坑”两年的“临期”食品购买者。她还会隔三岔五地把在超市看到的大减价信息分享到家庭或好友的微信群里,呼唤更多亲友去买。有的亲友会跟着买,有的则会酸溜溜地说“不差那钱。”那么,买“临期”食品丢脸吗?近日,记者就此一探究竟。

  城区物美超市临近保质期商品销售区。

  □记者 舒姿

  成为精明人士的消费新宠

  “我主要买‘临期’的牛奶、饼干、小零食等。它们多有一个月以上的保质期,买来后都能在到期前吃完。”胡艳秋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娃,哥哥家有两个,平时多待在她母亲家。4个孩子,需求量不小,一箱24瓶装的牛奶常常一个星期就喝完了。其实,能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何乐而不为呢?

  不少消费者与胡艳秋想法一样。刘春艳是个新永康人,异乡打拼不容易,平时,常和办公室里的同事互相分享优惠信息。她买得最多的是“临期”的小零食、洗漱用品等,有时候也趁着“白菜价”买些进口食品、用品。她认为,包装食品口感变化通常不会太大,以她吃零食的速度,也等不到它过期,太适合“钱包瘪瘪但又想零食满满”的人了。

  刘春艳说,现在的商家很会做生意,连她租住的小区超市,也设了个小位置买“临期”商品,卖货速度超快,有时早上看到想着晚上回去买,等晚上已经没了。购买的人大多是周边居民,年轻人、老人都有。她在杭州工作时,还见到过“临期”食品专卖店,生意挺好。只要商家注明商品到期时间等相关信息,消费者一般乐于接受。尤其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零食的需求也大。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还出现了不少“临期”商品连锁加盟店。

  记者在城区物美等超市发现,早就出现了“临期”零售的概念。每款商品临近保质期的情况不尽相同,短则10天半月,长的还有半年以上才到期,大多以市场价1折、5折、8折出售,日期越近折扣越大。这类商品对应的价签会标注品名、产地及到期的日子。

  同时,记者发现,线上这类食品的生意也很红火。在淘宝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临期”,能找到不少“临期”食品特卖专门店,其中不乏已做到三皇冠、四皇冠的卖家。

  另外,特卖垂直电商平台也渐渐涌现。“好食期”是一个主打日期越近越便宜的品牌食品特卖电商平台,将食品按照剩余保质期长短进行分类,保质期还剩37天的丹麦曲奇打3.2折,保质期还剩103天的混合坚果打6.5折……折扣越大,说明该商品越临近过期,访问量惊人。小程序电商平台“善食者联盟”也以零售价除以保质期总天数计算商品价值,商品价格随保质期临近逐渐降低。

  特卖的大多是进口食品

  “‘临期’食品很好卖,因为价格相差很大。”永康物美超市工作人员吴海青告诉记者。她指了指身后货架上摆放着的星巴克咖啡说,每281毫升原价17.5元,现在只卖4.5元,保质期还有一个多月。年轻人和精明的主妇买得特别多。还有这个达利园蛋糕,保质期也还有一个多月,打1.5折,已经快卖完了。

  吴海青告诉记者,物美超市大概是在2015年开设“临期”特卖专柜的,反响不错。

  记者还发现,不少退休人员天天到超市转悠,已经很清楚什么时间段能淘到便宜货了。一般来说,早上和晚高峰实惠商品较集中。尤其是晚高峰,蔬菜瓜果这些新鲜产品打折力度较大,他们可以买回去做晚饭。另外,当日现烤的面包,也多选择在晚高峰打折,他们10元就能买3个了。还有不少需要冷藏的牛奶类,商家也多会采取买一送一、买三送一的方式销售。

  记者发现食品中“临期”在售的,一部分是进口商品。据悉,进口食品的客单价通常不高,一般走海运,海上走一两个月到了国内,清完关,差不多要3个月。这类食品如果保质期为半年,就等于还剩3个月;保质期8个月一年的,上架一两个月没卖完,也就马上要“临期”了。在行业里,过一半的保质期,基本上就会被当作“临期”食品。这就造成进口食品成了最易“临期”的商品之一。近两年,进口食品增多,客观上增加了“临期”尾单。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2009年至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进口食品的涌入,催生了大量“临期”进口食品。有商家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出主打“临期”食品的折扣专门店。

  不过,就在一部分人乐此不疲地在线上线下淘着“临期”商品时,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此类食品。他们中间,有人对一些临期食品的安全性(采购渠道等)不太放心,也有人觉得临近保质期,口感不如新鲜商品,比如,饼干不够酥脆、坚果巧克力走油等。

  杜绝浪费的有效之举

  记者了解到,对于“临期”商品,传统的处理方式多是退回厂家,最终厂家多作销毁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浪费。

  在国外,兴起了食品银行。食品银行的起源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物质丰富,社会上存在浪费现象。各超市中那些即将过期、但又卖不出去的食品就需要花费不少的资金进行处理和销毁;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加工处理同样需要耗费人力、财力。与此相对照的是,喝不上牛奶、吃不到黄油的人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志愿者便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食品银行。与其将这些剩余食品白白扔掉或是耗费资金处理掉,不如将它们收集起来,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既减少了浪费,又帮助了有需要的人。

  不论是卖“临期”商品,还是食品银行,都与我国现在倡导的光盘行动有同样的目的,即减少浪费。只要在保质期内,商家能明确注明,消费者是可以放心选购的。

  我省有关“临期”食品的相关规定,可参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该《通知》中,“临近保质期”定义为:距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而“临近保质期食品”是指在临近保质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该《通知》还对食品临近保质期作了界定: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该《通知》还指出,食品经营者可与供货商自行商议临保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此外,食品经营者“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未设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的,待售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上应有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

  城区物美超市货架上1.5折的食品。


永康日报 深度报道 00004 2020-12-30 永康日报2020-12-3000006;永康日报2020-12-3000009;永康日报2020-12-3000008;永康日报2020-12-3000010;永康日报2020-12-3000011;永康日报2020-12-3000013;永康日报2020-12-3000012;永康日报2020-12-3000014;永康日报2020-12-3000015;永康日报2020-12-3000016;永康日报2020-12-3000017;永康日报2020-12-3000019 2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