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新闻

文章导航

  覆盖面更广 知晓率更高 分类更规范

  我市垃圾分类系统县市建设基本完成

  □记者 胡颖 通讯员 林鸽

  本报讯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近日,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6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条“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商业街、1个“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小区、2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的创建。同时,城区共撤除零散垃圾投放点1174个,已建和在建“两定四分”集中投放点223个,城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覆盖面达97.40%,建制镇分类覆盖面96.43%,农村分类覆盖面100%,系统县市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开展“个十百千万”工作

  提升垃圾分类水平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都以“减量、循环、自觉、自治”为规范参与其中。

  据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根据省、金华市垃圾分类工作统一部署,我市按照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年度垃圾分类工作目标要求,结合“城乡环境整治”“无废城市”创建,重点开展“个十百千万”工作,即创建一个垃圾分类系统县市,建成十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场景(单位、工厂、社区、乡村、工地、医院、校园、商圈、车站、景区),设置百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发动千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号召万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宣传形式多措并举

  形成浓厚垃圾分类氛围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准确率,今年,市垃圾分类办组建社区、党员、志愿者、执法人员、楼道长五支队伍进行入户宣传指导工作,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宣传指导,切实提高宣传实效。今年共发动上门宣传超过4.5万人次,发放指导手册4.5万余本,发放分类标识3.8余张。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受众,市垃圾分类办利用主题活动、知识竞赛、主题晚会、微信朋友圈等载体,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形成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能有效破解垃圾分类工作中“分不准”“不想分”“管理难”等突出问题。今年,我市率先在平安小区投入使用集扫码投放、智能称重、洗手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移动式垃圾投放点。通过近半年时间的实践,记者发现,智能移动式垃圾投放点不仅解决了投放点问题,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因其功能齐全受到市民青睐,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准确率也大幅提升。

  实施分类清运模式

  建成垃圾处置中心

  源头分类达标了,运输和终端环节做得如何?

  据了解,今年我市分类区已实施分类清运,易腐垃圾采用第三方直运模式,其他垃圾统一中转运输,在小区开展可回收物“两网融合”试点,有害垃圾由环卫收运至有害垃圾暂存点,截至目前,已新增分类运输车辆40辆;此外,我市已建成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110吨的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中心各1座,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中心日处理能力62.5吨。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0003 2020-12-25 永康日报2020-12-2500005;3390868 2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