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报告日”制度打造阳光村务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
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让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激活村两委组织的领导力和向心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村两委组织的信任感。
围绕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花街镇创新推出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详见本报12月3日第1版报道)
村级组织换届后,一肩挑的一把手更忙了。农村工作事无巨细,样样都要管,而且要管得出彩、管得上下满意。近日,在花街镇花街村的主题党日暨村级事务“报告日”活动上,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华强就向一位批基村民现场回复了村两委的研究决定,把该户批基事宜列为第一顺序,让村民吃了“定心丸”,家里造房子的事终于有了着落。
虽然党务、村务一手抓,农村工作全面管,忙是忙了些,但是比以前顺手多了,工作效率更高。就花街镇创新推行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干群沟通更畅快,村级监督更硬实,村务公开更明亮,尤其为换届后的一肩挑两委班子打造阳光村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也许大家都见过,以往的“村务公开”,通常就是在村部墙上贴几张列有几个账目的表格纸,村级集体经济的钱有多少、怎么用的等关乎全体村民利益的大小事务,大多数群众是不清楚的,也无从了解。如今,在每月的主题党日上,这些都要以报告的形式一笔笔晒出,让村民不但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也很大程度打消了一些人的疑虑。
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直接让村民群众享有“四权”。好就好在,村务可以当面公开、平等交流,不再暗箱操作,不再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说了算,村务管理真的开始实行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它的好处还在于,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和谐氛围,让人更少猜忌,从而有效激活村两委组织的领导力和向心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村两委组织的信任感。从另一个角度说,镇村大环境阳光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更快了,乡村振兴的合力也就更强。对村民而言,诸如房屋批基这样的民生事,能够排上村两委的议事日程,能够列为第一顺序优先考量,也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的重要标志。
但是也毋庸讳言,村级组织换届后,全面实行一肩挑,人们会有一种担忧,到时一把手会不会“独权”?其实,解决这个权力相对集中、监督相对不易的问题,在“报告日”制度中已有规范。政务村务活动中参会人员及各员代表众多,还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律师、群众代表参加,有的是监督的眼睛;而且已纳入镇对村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其作为落实村级党建工作制度和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载体,并与党内基本制度统筹落实,确保村级事务“三公”,村民群众大可以放心。
当然,每项制度的推出都有一个过程。希望花街镇创新推行的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在施行实践中不断完善,让阳光村务照进全体村民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