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奶树”催生母乳 “仙灵脾”调阴阳
这些有着奇葩名字的本草,你了解它们的“真身”吗
在广阔的中医学宝库里,有着数不胜数的药材,每一种中药本草都有着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名字。有一些本草的名字十分让人迷惑,如:有着“奶树”“羊乳”之称的四叶参,被误认为是一味动物药的淫羊藿;有些名字则十分可爱,如:可泡茶喝的野花菊米……
本期丽州本草,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有着“奇葩”名字的本草,看看它们的“真身”到底是什么。
□记者 陈其欣 吕鹏 卢嘉乐
淫羊藿:能益精气,有调和阴阳之妙
家住花街镇阔塘后村的陈南塘在自己家旁边开辟了一小片植物园,这是他的小天地,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
刚踏入植物园,记者就被靠墙种植的几株叶子内侧扁平、外侧急尖的植物吸引了注意力,陈南塘告诉记者,这是淫羊藿,光听它的名字,很多不了解的人会以为它是一味适用于动物的药,其实它是一味地道的中草药,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陈南塘介绍,淫羊藿主产于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区,多生长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以野生品为主,这几株是他自己移植过来的。淫羊藿常在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制成生药,是临床常用中药。
说起淫羊藿名字的由来,也很有趣。在南北朝时期,有些牧羊人放羊时发现,羊啃食一种小草后,发情次数明显增多。有一次,南朝著名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采药途中无意中听牧羊人谈及此事,便前往实地考察,认定这种小草具有壮阳的作用。由于此草能使羊淫性增加,陶弘景便给这种草取名为“淫羊藿”。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大雅观,又给它换了个别名叫仙灵脾。
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淫羊藿,味辛,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真阳不足者宜之。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含淫羊藿甙、挥发油、蜡醇、植物甾醇、鞣质、维生素E等成分,能兴奋性机能,对动物有促进精液分泌作用。还有降压、降血糖、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还能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新加坡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淫羊藿能有效杀死乳腺癌细胞,但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淫羊藿虽有调和阴阳之妙,但由于淫羊藿的药性比较燥烈,阴虚火旺、内热血热的人不可随便服用。其他人服用时,也需要适量。
淫羊藿
四叶参:枝干内含乳汁,人称“奶树”
说起名字中带“参”字的植物,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人参、党参,其实在“参”字家族中,还有一种相当特别也十分珍贵的本草,它就是四叶参。之所以说四叶参特别,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天然的良药,也是一种会“产奶”的参种。
之前,记者在西溪镇上马村上蒋自然村村民蒋跃军的屋后,就曾发现过它。屋后的空地上,四叶参缠绕着木条攀缘,长达两米左右。它的花第一眼看上去很像铃兰,同样是下垂着的花苞,一朵朵黄绿色的,很好看。“这种植物一般会生长在山地的灌木丛林里。神奇的是,它的幼苗需要光照,但是生长中的四叶参又必须是荫凉的环境下才能生长,一旦温度过高就会枯萎。” 蒋跃军告诉记者,他是在附近的山上偶遇了这株四叶参,然后移栽过来。
蒋跃军介绍,在农村,四叶参更多地被称为羊乳,因为它的枝干里含有乳白色的汁液,所以也被人叫作是“奶树”。旧时,农村人生活贫苦,每天只能吃一点点的东西,孕妇怀孕后很难平安地生下孩子,就算生下来也没有足够的母乳,很多孩子最后饿死了。后来,村民发现了这种特殊的植物,本来是打算把它的根部挖出来煮汤当做食物,意外发现它的汤煮出来有羊乳的腥味,食用后可以补充营养,催生母乳,民间就多用它来催乳了。
如今,生活条件富足了,四叶参也转换了角色,成了一道可口的野菜。新鲜的四叶参营养丰富,饱满汁浓,和党参滋味近似,用它炖肉或炖鸡,色泽乳白泛黄,滋味甘甜。随便炒一道小菜,味道也是不甜不淡,清香袭人。
药用价值
四叶参自古就是一味良药,具有益气养阴、解毒消肿、排脓和通乳的功效。人们对于它的认知,可以追溯至汉代。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称之为羊乳。《名医别录》中是这样记载的:“(羊乳)味甘,温,无毒。主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一名地黄。三月採,立夏后母死。”
在此后的历代医书《新修本草》《本草拾遗》中,对于羊乳也就是四叶参的性状、生长环境、功效均有过描述。如唐代的《本草拾遗》中就曾记载:“羊乳根如荠苨而圆,大小如拳,上有角节,折之有白汁,苗作蔓,折之有白汁。”
可以看出在这些对于羊乳的描述当中,除了植物外型特征以外,还强调了其藤蔓切开出白汁的特点,很符合人们如今对于四叶参的认知。
现代研究证实,四叶参中含合欢酸、齐墩果酸、环阿屯醇等珍贵成分,可以补血通乳、降血压、止痛、排出脓液、消毒、消肿、缓解头痛头晕,还应用于血液系统,并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四叶参
菊米:
能泡茶的野花
这段时间可采摘
近日,记者在我市与缙云交界的山上看到有人在采摘路旁的一种植物。询问后得知,他们采摘的植物叫作菊米。
“最近菊米长出来了,我就和朋友过来摘点回去泡茶喝,顺便爬爬山运动运动。”陈阿姨边摘边跟记者说,“你看这一小颗的东西就是菊米,它存在的时间很短,再过一个星期就要开花了。”
菊米,正是零星分布在山野的野生甘菊未绽放出花心的花蕾。含苞待放的菊米轻圆黄亮,犹如一颗颗黄绿色的米粒,带着丝丝清甜的香气。
菊米是短日照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较耐寒和瘠薄,适应性较广,抗逆性较强,对环境条件没有严格的要求。其实,在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平日能看到野生甘菊开放的野生地带,这个时候去就能找到菊米。
采摘后的菊米经过筛选,去除茎叶,留下小小的花蕾,再由高温蒸煮后晒干,即可得到可以用来冲泡的菊米。
加工后的菊米,取20粒到40粒,用开水或掺绿茶冲泡3分钟至5分钟,即成一种天然的菊米茶。菊米在水中旋转着开出一小口的花蕾,其汤色翠绿、花香浓郁,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品之顿觉味浓醇爽,抿下一小口,便能清新一整天。
现在,在丽水遂昌等地,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的菊米,市场上也可以购买到批量化生产和销售的菊米。但采摘野花野草的乐趣,在于享受整个采摘过程的充实。
药用价值
菊米是一种非常好的药用型饮品。
据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撰《增广本草纲目》第七卷中记载:“处州出一种山中野菊,土人采其蕊干之,如半粒绿豆大,甚香而轻圆黄亮,云:败毒、散疔、去风、清火明目为第一,产遂昌县石练山。”
早在元朝,当地农民就有采集野生菊蕾炒制后代茶饮用的习俗。菊米主要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菊米挥发油具有解热作用,而其主要活性成分菊米总黄酮对高血压、偏头痛、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都有良好的疗效。据科学检测发现,菊米还含有丰富的菊米内酯、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
常饮用菊米茶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降压降脂、抗菌消炎、驱铅除湿、预防感冒等作用,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之饮品。同时,菊米还可以深加工成饮料、食品、床上用品、洗涤用品等系列产品,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