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太秋甜柿引种成功 良种油茶飘香
碧根果喜获丰收 香榧“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市特色经济林绿了山野鼓了钱包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10月27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组织开展省级乡土专家现场教学活动。全市种植大户、部分镇街区林技员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现场参观了太秋甜柿和马家柚的种植基地。这堂开到田间地头的培训课激发了广大种植户的学习热情,让到场人员受益匪浅。
我市地处浙中丘陵盆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我省林业部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大力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做大做强生态高效林业。我市林业部门以“一亩山万元钱”行动作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如今,柿子、香榧、油茶以及碧根果等果实均获丰收,有效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太秋甜柿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这是陆游诗中对柿子丰收景象的描写。十月到,黄澄澄的柿子衬托着丰收的喜悦。
方山柿作为我市地方传统名果,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也是我市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我市林业部门大力实施规模化发展计划,以“基地+农户”的方式,将方山柿的种植面积发展到现在11000余亩,产量达7000余吨。
为了提升方山柿的品质,我市林业部门先后研究了方山柿良种选育与测定、矮化栽培试验以及定向成熟等项目,并通过报纸、微信、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柿农的无公害意识,标准化生产。
为做农业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文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舟山镇政府主办方山柿文化旅游节,让各地游客品尝方山柿,体验山区传统风情,为农民增收。2015年,永康方山柿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方山柿是我市首个获得该殊荣的农产品。
我市林业部门还与浙江省林科院、浙江理工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有效解决柿子成熟期集中的问题。柿子还可以加工成柿饼、柿子酒等,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一系列的举措提升了方山柿的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柿农的收益。今年,方山柿喜获丰收,今年有望成为产量最高的一年。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柿农效益,在前几年,我市林业部门还引种了新品种太秋甜柿。日前,我市林业部门组织开展了太秋甜柿种植情况调研。据了解,太秋甜柿是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经过20多年科学研究筛选出的优质水果新品种。太秋甜柿吃起来有苹果的松脆、蜜梨的多汁、蜜瓜的甜蜜,鞣酸含量很低,是目前市面上罕见的水果新品种。
“在一般消费者的印象中,刚刚摘下的柿子都是涩的,要经过脱涩才能吃。太秋甜柿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知,从树上摘下来直接就可以吃。它松脆、汁多、味甜而不腻,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脆甜柿,堪称水果中的‘爱马仕’。”太秋甜柿种植乡土专家凌择明说。
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负责人应尚蛟介绍,目前,我市舟山镇、西溪镇、江南街道等镇街均有太秋甜柿种植户。太秋甜柿种植后2年—3年开始挂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1500公斤,亩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是群众脱贫的摇钱树、致富树。太秋甜柿的成功引种,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种植打下了基础,将成为推进产业扶贫的富民产业、绿色产业、新兴产业。
方山柿丰产
太秋甜柿引种成功
太秋甜柿种植交流
良种油茶正飘香 林下套种增效益
“油茶树,开白花,风吹霜打都不怕;枝叶茂,果实大,榨出茶油富万家。”霜降前后正是一年一度油茶果成熟采摘的繁忙季节。近日,记者在龙山镇雅贵村樟塔塘自然村的山坡上看到,树上的油茶果实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枝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日前,舟山镇、市林场等各地油茶种植基地,都已开始采摘油茶果,山野里散发着油茶的清香。
据介绍,浙江是油茶传统栽培产区,我市也有多个油茶良种种植基地。油茶籽油是健康高档食用油,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20元左右,亩产茶油可达40公斤,产值4000元—6000元。发展油茶产业对推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增效、林农增收、保障食用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在坚持生态优先、积极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市在省、金华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发展了油茶、毛竹林下种植三叶青、竹林下种植黄精、柿园套种贝母等一批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林下经济项目,取得良好效益。
良种油茶
碧根果喜获丰收 亩产超150公斤
在位于西溪镇上川村上塘头自然村的碧根果(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碧根果开始进入采摘季,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近日,记者跟随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工作人员来到该基地,只见一棵棵碧根果树枝繁叶茂,随风招展,绿意盎然。该基地负责人吕高潮、卢爱薇夫妇穿梭于果树之间,用竹竿从树上打落果实,然后将采摘后的碧根果及时脱壳晾晒。
据了解,该基地水源涵养量充足、气候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适宜碧根果种植。十多年前,吕高潮夫妇在建德一带经商,发现当地不少人种植碧根果且效益不错。于是,夫妻俩承包了20亩地种植碧根果。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今年这里的碧根果喜获丰收,亩产超过150公斤,按照每公斤60元计算,每亩可达1万元左右。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吕高潮还探索“林下套种中药材”以及“林下养殖”农业模式,形成林下种、养互补循环,改变单一的果林经济为林下生态农业经济。
近几年,我市林业部门还将碧根果优良品种引用到村庄绿化、景区绿化,既发挥了观赏价值又能带来经济效益。据资料显示,碧根果又叫美国山核桃、薄壳山核桃,是珍贵经济林树种。其树干通直,材质坚实,纹理细致,富有弹性,不易翘裂,还是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
采摘碧根果
香榧产量激增 “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溪镇洪莲村洪塘自然村的龙月家庭农场种植基地里,经过专家指导,200多亩香榧产量激增。该农场负责人任笑容告诉记者,2012年,农场开始引种香榧树,现在种植规模为200多亩。前年香榧树开花结果时,因授粉核心技术未掌握,产量比预期低。今年年初,农场邀请专家前来传授经验,结果率大幅提高,明年产量预计可以翻一番。
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技术人员任立超介绍,香榧是我省最具特色的珍稀干果,高产优质高效,盛果期亩产值超万元,是我省退耕还林和种植结构调整的首选树种。香榧的采摘时间一般为9月中上旬。采摘香榧必须小心翼翼,一颗一颗地采摘,因为香榧第一年6月花芽分化、第二年4月开花、第三年9月成熟,同一个枝丫上长着前年、去年和今年的果子,所以采摘时不能碰掉明后年才会成熟的果子,以免影响来年的收成。
前仓镇历山拥有我市最大的香榧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成熟果实的采收。“去年,基地聘请了香榧种植专家全程指导,经过2年的精心管理,产量猛增。”该基地管理员应子法说,“香榧青果去年约2500公斤,今年有12500多公斤。香榧产量、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香榧青果的收购价比往年低了30%,每公斤12元—16元。市林技种苗推广站工作人员预估,今年市场香榧干果价格会便宜不少。随着香榧栽培技术的推广,香榧产量还将逐年提高,永康美味的香榧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拓宽林农致富路,我市还引种了红心猕猴桃、蓝莓、马家柚等特色林果品种,发展林业特色水果采摘园,总结研创出“一亩山万元钱”十大科技富民模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浪表示,下一步,林业部门将不断扩大现代林业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更好发挥林业在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我省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作出林业新贡献。
□记者 章芳敏
香榧挂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