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赋能乡村振兴添活力
开发区“绿腰带”上玩转“体育+”模式
■经济开发区“五水共治在行动”
夏溪村体育广场
夏溪村室内健身会所
长城村足球场
一条河道可以成就一处风景,一方水土可以润泽一方民生。
随着“五水共治”和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的推进,不少新老永康人发现,华溪从边绕、酥溪中间流的经济开发区可供休闲健身游玩的去处越来越多,苏溪湿地公园、溪湖公园、兰街村游步道、九鼎公园等一个个绿意盎然的休闲胜地,如同一颗颗珍珠,以点串线成廊,织成了开发区独具特色的“绿腰带”。
而就在酥溪“绿腰带”边上的夏溪村和长城村,正借着生态廊道建设的东风,在打造美丽乡村上融入了体育元素,以乡村空间为载体,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向新老永康人提供运动休闲的配套设施及服务,花样玩转“体育+”模式,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赋能乡村振兴添活力,在提高群众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同时,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夏溪村:建设综合体育广场构建15分钟健身环
近日,在夏溪村的体育广场,伴随着灯光照耀,该村村民胡先生在篮球场一遍遍地投篮,等着球友到来。
19时许,胡先生的朋友悉数到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大战正式拉开序幕。几个回合下来,胡先生和朋友都已满头大汗。
“我是从读书开始就一直很喜欢打篮球,但工作后比较忙,一般只有等晚上下班了,才有空运动。好在家门口就建了一个体育广场,而且配置比较齐全,完全能满足运动健身的需要。”胡先生说。
胡先生所说的体育广场位于夏溪村老村区块,占地2300平方米,完成修整村老广场后,进行体育设施配套,共投入40万元。该体育广场配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在体育广场的一边,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自投入使用后,体育广场成了最受附近群众欢迎的地方。大家都愿意到这边来锻炼身体,还有一些家长也乐于将孩子带到广场玩耍,可热闹了。大家都说农村人活出了城里‘范’。”夏溪村村委会主任胡浙岳说。
记者了解到,夏溪村的体育休闲元素远不止体育广场一个。为了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该村村两委精心筹划、精准施策,打造适合老中青村民休闲锻炼的“体育+”配套设施。
就在该村的文化礼堂里,还藏着一个小型的室内健身会所,里面台球桌、乒乓球桌、哑铃、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械应有尽有。
胡浙岳介绍,该村文化礼堂里的健身会所与书法训练场地一样,都是在白天规定时间内免费开放,自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很受村民欢迎,大家有事没事都会过来,一边活动活动筋骨,一边聚在一起唠唠嗑,大大丰富了日常生活。
不仅如此,该村还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丰富体育元素紧密结合,为村民构建了一个15分钟健身环。“这15分钟健身环的路线是在溪湖公园散步一圈,后经过文化礼堂的休闲广场,来到体育广场。这一路上绿植茂盛,并融入不少街角小品、文化元素,村民可以心情愉悦地休闲散步。”胡浙岳说。
长城村:投入200多万元打造5个休闲健身场地
相较夏溪村,位于苏溪湿地公园边的长城村在玩转“体育+”模式上更突出了大村庄分区块分功能建设的特点。
长城村是开发区规模较大的行政村之一,有村民3000多人,外来人口1.5万人,整个村庄范围有60多万平方米。由于村域面积大,人口多,该村村两委在开展村集体留用地建设时,就已超前规划,投入了200多万元,分区块打造了5个功能不一的休闲广场,总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可就近满足群众不同的运动健身需求。
在长城村同安路区块,一个约900平方米的多功能球场格外显眼,除了有一些基本健身器材,球场内分别设置了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场地。“每天早上和晚上,这里都很热闹,村里的一些篮球爱好者,几乎每天都会来这报到,甚至有时候还吸引了城区的人过来打球,场地供不应求。”长城村村委会主任林志伟说。
村里设有篮球场并不算新鲜事,但在村里建设足球场,这在全市的农村都少有,长城村却建了两个。林志伟介绍,这两个小型足球场占地约1600平方米,其中一个免费对外开放,另一个用于专业培训。自2018年投入使用,足球场就受到了一些专业培训机构的青睐,前来租用场地,开展足球培训。
除了有专业的足球场和篮球场,长城村剩下的3个休闲广场同样配备了健身器材,相对大众化的配置,主要满足群众遛娃、休闲、跳广场舞等需要。
林志伟坦言,目前该村的休闲车市场已形成较大规模。该村村两委希望通过导入体育公共配套,打造宜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丰富休闲车产业载体,在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上抢占先机,为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赋能。
□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