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社会点击

文章导航

  在理县支教,他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张安定:租车家访帮助孩子学业进步

  2019年夏末,受组织上安排,市油川中学教师张安定从永康南站启程,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中学支教。

  这一年来,担任理县中学挂职副校长、首届浙江精准实验班数学老师的张安定,除了认真备课、授课外,还自费租车走访了24位学生的家,帮助退步的孩子重回尖子生行列。他说,教育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决不能放弃一个孩子。

  □记者 程明星

  不放弃一个学生,是张安定在理县支教一年来始终不忘的原则。“教育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决不能放弃一个孩子。”张安定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刘盈是张安定在精准实验班的学生。她自小和外婆一起生活,住在集装箱搭起的房屋,只有母亲独自在外挣钱养家。孤僻的童年生活,致使她养成不爱与外界交流的自卑心理。考入理县中学时,刘盈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高中课程难度超出她的预期,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成绩一路下滑。

  “刘盈比较自卑,太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了。眼看着当初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逐渐把自己甩在后面,不自信的她更加沮丧,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张安定接手精准实验班时,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曾经的学习尖子。

  在多次的家访中,张安定逐渐打开刘盈的心结。他告诉刘盈,高中课程相比于初中课程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学会举一反三。只要肯静下心来专注,一定会有不菲的收获。

  此后,刘盈端正了态度,加之其较为不错的基础,成绩直升到年级第三。在采访时,刘盈告诉记者:“我忘不了张老师第一次招手走进家里的场景。做梦也想不到老师会把我放在心上,尤其还是一位援川老师。”说着说着,这位感性的小女孩眼里泛起了泪光。

  事实上,张安定不仅关心自己班级的学生,兼任理县中学挂职副校长的他还时刻关注着其他班级的学生。

  5月24日,正值永康—理县高三第二轮复习备考研讨期间,高三(4)班的黄玮琪同学因疾病不得不离校。得知情况后,张安定立即与当时在理县中学开展高三复习研讨指导的麻成广、章春归、陈静等老师,前往黄玮琪家中送上红包及慰问品,并为其做心理辅导,指导其复习办法。满载着老师们的鼓励,黄玮琪第二天就回校投入复习。2020年高考,她成功凭裸分考上大学本科。

  张安定(右二)在家访

  自掏腰包租车家访 走遍24户学生家庭

  在出发前往理县前,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张安定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使自己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教学节奏,深入了解当地的教学特点。

  在通过与当地任教老师多次探讨后,张安定发现,当地的学生或多或少受家庭影响,求知欲不够强烈,且自控能力差。他觉得,要让学生不产生厌学的反感,必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要不我们周末组织一下家访?”张安定认为,家访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是最重要的方式。他的想法得到了胡丽珍等三位援川老师的认可并同行。

  不过,张安定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出行。原来,身处大山深处的理县,交通实属不便,开往周边县城的大巴每天只有两个班次。一开始,张安定只能针对城区附近的学生进行家访。而今年受疫情影响,一部分学生回校后思想溃散,学业热情消退,张安定决定以自费包车的形式,扩大家访范围,走访城区、农村共24户学生家庭。

  “城区的学生家近,走走就到了。而一些偏远山区学生的家庭,可能得坐几个小时的车。最远的是薛城镇立力村,车子开不到,半路还得走路进村,得花费3个小时。”张安定告诉记者,在理县,包一辆车和一名司机,一天的租金费用在400元左右。不过,因为是四名老师一起平摊,一个人也就一天花100元。

  王帧的家在薛城镇木卡乡列列村西洋坪组,离城区较远。从城区出发沿着蓉昌高速行驶半个多小时抵达薛城镇后,还要在狭隘的山道上行驶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今年上半年学期结束时,王帧因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弱,要从精准实验班调到普通班级。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安定立即找校领导与班主任,为王帧争取了半个学期的考察期。

  “王帧是一个好苗子,数学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就是自律性差了点。普通班学习氛围差,他如果真去了那边,我怕他更不上进了。只要我们老师抓紧一些,他的学业一定会有进步的。”开学后,张安定又一次租车前往王帧的家做了家访。他叮嘱王帧,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留在精准实验班,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

  不放弃退步的学生 帮她重回尖子行列

  ■记者手记

  跨越千里 只为让那里的孩子变得更好

  “既然选择了援川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川就选择了奉献。无论是在永康还是在理县,初心不变。” 近一年来,这句话成了张安定的座右铭,也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和对家人的思念。

  时间回到去年8月20日,张安定告别妻儿,从永康南站启程,跨越2072公里奔赴理县。也许有了长时间的分别,更体会到亲人的深情。如今,结束一天的忙碌,张安定总会迫不及待地与妻子进行视频通话,询问家里的情况。

  “丈母娘膝盖好多了吗?”“儿子又和你顶嘴了?我等会说说他。”“理县当地挺美的,有机会我带你来看看。”在一句一句寻常的家常背后,是张安定对家庭的思念和愧疚。幸好,张安定的家人们对他始终是包容与支持的。

  跨越千里育桃李,张安定说赴理县支教的初衷是为了让那里的孩子变得更好。在理县,像张安定一样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用量身定制的精准教学、用脚踏实地的家访、用心用情用爱战胜了一个个困境,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援川的大爱,在理县抒写了一篇篇援川教师的光荣篇章。


永康日报 社会点击 00004 2020-09-17 永康日报2020-09-1700006;永康日报2020-09-1700007;永康日报2020-09-1700010;12297380;永康日报2020-09-1700011;永康日报2020-09-1700012;永康日报2020-09-1700013;永康日报2020-09-1700014;永康日报2020-09-1700017;永康日报2020-09-1700016;永康日报2020-09-1700018 2 2020年09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