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市一医康复科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融为一体
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
从言语不清到吐字流利,从无法行走到一路小跑,从瘫痪在床到生活自理……自2002年开科以来,市一医康复科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全方位的服务,使越来越多前来就诊的患者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好”。自市一医医共体成立后,该科依托开发区分院将床位扩至103张,满足了更多患者的康复需求。近两年,该科又在我市率先开展了肺康复、心脏康复,争取创建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高效的医疗康复服务。
高压氧舱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医生为患者进行床边康复
分设两个病区,床位常年爆满
市一医康复科始建于2002年。自开科以来,该科建立了门诊部、住院部、护理部、康复评定及治疗部、高压氧中心,运用现代康复手段及中医传统康复手段,从内到外辨证施治,全面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
目前,市一医康复科共有10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均曾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康复实力较强的医院进修学习。另外,该科还有14名护士、17名康复治疗师。
由于总院63张床位常年爆满,2019年10月,市一医康复科又在经济开发区分院设立了一个康复医学病区(40张床位),由总院派驻2名康复医生、2名康复治疗师入驻开发区分院,与分院原有的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由于区位优势,这里的患者还可以享受基层卫生院的医保报销政策,实现了花更少的钱就近康复的愿望。据初步统计,自7月重新开科以来,开发区分院康复病区已收住了30多名康复患者。
针灸
制定个性化方案,开展常规康复
因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车祸、高坠伤等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是市一医康复科的主要病患来源。去年,该科出院1100多人次,一半以上是卒中患者。
9月2日,记者在市一医康复病区见到了94岁的陈阿婆。如今她已能拄着拐杖独立行走,这让原本对康复不抱希望的家属喜出望外。据了解,陈阿婆于7月7日因脑梗塞被收住市一医神经内科,经治疗后于7月15日转至康复科。刚入院时,即便是在安静吸氧的状态下,陈阿婆也会感到胸闷气短。
市一医康复科主任、永康市名医胡江飚介绍:“考虑到陈阿婆年龄较大,心肺功能不佳,且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我们为其制定了全方位的康复计划,并辅以中药口服调理,陈阿婆的恢复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前不久,45岁的王先生也经历了一场噩梦。因脑出血,王先生刚到市一医康复科时,左上肢和左下肢的肌力基本为零,通俗地说就是一动不动。为让正值壮年的王先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市一医康复科团队为其制定了康复计划。20天后,王先生能在少量辅助中短距离行走,出院后在家人陪同下回了云南老家。
依托“五大处方”
开展心脏康复
市一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朱美丽介绍:“目前,我市冠心病发病人数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如果在生活方式、戒烟、心理、营养、运动等方面缺乏系统管理和科学指导,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心脏康复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药物、营养、运动、心理、戒烟五大处方,为心脏病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服务和关爱。”
70多岁的李大爷反复4次脑出血及脑梗死,遗留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及反应能力下降,但生活基本能自理。自去年8月以来,李大爷先后因冠心病及二尖瓣重度狭窄进行了相应手术治疗,随后长期卧床休养,逐渐出现全身乏力,无法站立行走,甚至坐都坐不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日前,家属带着李大爷到市一医康复科住院治疗。朱美丽了解病情并查体后,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康复信心,并为李大爷制定了个性化的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及运动处方,一步步训练李大爷的肢体关节活动和坐位平衡、站立平衡等,并予以中药及针灸治疗。
28天后,李大爷在他人的轻微帮助下能短距离行走。在病情明显好转的同时,李大爷的心情也大大好转。朱美丽欣慰地告诉李大爷,如果出院后能坚持使用这些“处方”,减少卧床,可以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据了解,市一医康复科计划下半年引进心脏康复设备,还计划在心内科进行一期康复,再邀请患者到康复科进行二期康复,进一步扩大心脏康复影响力,为打造合格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打下基础。
□记者 李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