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入园产生分离焦虑,学生归校引发“开学综合征”
老师提醒:新学期要做好“热身”准备
“
教室琅琅书声、操场阳光洒落、同学嬉笑打闹……秋意渐起,开学季如期而至。然而,相较于高年级的学生,小“神兽”们回归校园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初入幼儿园的小朋友第一次与父母分离,在校门口哭闹,不肯入园;一些低年级学生回归校园后,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状态,表现出焦虑、情绪低落。
新学期已经来临,学生该如何调整状态和做好健康防护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幼儿园与唐先小学的老师,让他们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记者 吕鹏
处理好分离焦虑,消除陌生感
2日是市人民幼儿园开学的日子。为了保证防疫安全,幼儿园采取了错峰入园的规定。“从早上8点开始,大班和中班按秩序先后入园,小班新生下周一开学。”幼儿园老师李汀汀介绍,当天是孩子暑假后第一天入园,个别孩子还是出现了吵闹、不肯入园的情况。
李汀汀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孩子经历了长时间的假期,并且整日和家人“腻”在一起,回到幼儿园或多或少会有些不适应,从而产生“分离焦虑”。此外,为做好防疫工作,家长不允许进入园区,只能将孩子送到门口,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离焦虑”。“为了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在上幼儿园以前,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李汀汀说,比如在心理上,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幼儿园里的故事,并且将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编到故事中。有条件的话,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附近的幼儿园看一看,消除陌生感,逐渐产生兴趣。
此外,针对尚未入园的新生,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入园前的准备。比如准备小书包、小手帕、水杯等。家长还应该清楚地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时间,并尽量在约定的时间去接孩子,以消除或减少孩子的焦虑。而对于中班大班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给他们看一些在园生活的素材,如照片、视频、作品、成长档案等,帮助他们回忆在园的美好时光。还可以让他们和好朋友打电话,相互鼓励一起上幼儿园。
做好作息调整
1.生活作息调一调。
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对于长时间处于放假状态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早晨不赖床,可以让孩子挑选一个喜欢的小闹钟,发挥闹钟的作用。
2.健康用餐。
保持孩子三餐规律、独立进食的好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等有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尽量少吃零食。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要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吃饭、刷牙、穿脱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得不好而包办代替,要慢慢养成其独立的习惯。
孩子出现不良症状,家长要及时疏导
每年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现象,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
“假期生活相对自由轻松,许多学生特别是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唐先小学教师徐璇表示,暑假里不少学生经常熬夜、暴饮暴食、沉迷于电视和游戏,进入新学期后,有可能会出现如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等,更有甚者,出现头晕、疲倦、记忆力减退、厌学。
而诱发“开学综合征”的主因是假期里大多数学生晚睡晚起,难以适应开学后早睡早起的生活规律,因此要为他们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徐璇建议,在帮孩子调整生物钟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做到早睡早起,还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读书,尽快把生活作息恢复到上学时的状态。
除了养成正确的作息习惯外,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帮助收心。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力、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改善学生头昏脑涨、昏昏欲睡的混沌状态,提高“精气神”,对调整身体和精神状态起到很好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收心不能急刹车,要循序渐进做到减少玩乐时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贪恋假期,长时间疯玩是“开学综合征”的又一诱因。因此,对那些贪玩,喜欢上网、看电视的孩子,应该每天逐渐减少他们玩耍的时间,这有利于避免因突然中断而产生逆反心理。
徐璇提醒,对于已经出现不良症状的孩子,家长要保持镇静,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对孩子面临的问题说出你的看法和态度,通过与孩子交流,来减轻其内心的压力。家长切忌表现出紧张和过度担心,以免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副作用,加重孩子的症状。必要时可寻求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及时疏导。
做好“热身”准备
1.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假期中,大多数孩子以休息、娱乐为主,看电视、玩游戏是他们所热衷的。直到开学前往往意犹未尽。因此,临近开学,孩子自己也必须收收“玩心”,虚心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2.积极进行学业“热身”。
作业完成后,还要安排时间温故知新。比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语文课文、数学计算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同时,适当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做到心中有谱、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