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抢时间抓进度,聚合力显担当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员逆行救灾
4日,埋头猛冲的台风“黑格比”一路裹挟风雨,导致我市多处出现河岸冲毁、山体滑坡、道路损毁、房屋倒塌、群众被困等险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面对来势汹汹的“黑格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工作职能,未雨绸缪全面部署、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深入各镇街区受灾一线开展抗台救灾工作。
从蹚着泥水,下沉一线摸排地质灾害隐患点、不稳定斜坡、房屋倒塌现场等情况,到加班加点、聚智探讨细化灾后重建政策落实方案……连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全体干部职工与时间赛跑,用脚步丈量责任,下功夫突破攻坚,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保持昂扬战斗姿态,全力助推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闻风而动逆风而行
全面把脉诊断地质灾害隐患点
4日下午,面对台风影响下的狂风肆虐、暴雨如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振祥带着工作专班踩着满过膝盖的泥水路,来到舟山镇铜山村查看该村村民陈汝进屋后的山体滑坡情况。
“此次台风带来影响比想象中更严重,我们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及时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人员,尽最大力量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当日,陈振祥与舟山镇党委书记邱军成等人一边顶着风雨摸排受灾情况,一边参与抢险救援,并在现场开起了工作部署会,争分夺秒撤离受威胁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事实上,在台风“黑格比”来袭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早已未雨绸缪,成立了防台风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全面发挥群测群防力量,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进行检查并落实村监测员责任。
该局各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地矿科的相关工作人员闻风而动,对全市185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进行全面排摸,精准对接邀请应急中心地质灾害专家对新发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防治工作技术指导,并及时跟进处置,加强监测预警。
记者了解到,由于地质灾害具有一定滞后性,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山体土壤水分饱和,极易动态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新的地质灾害。对此,该局第一时间全面开展巡查排查、跟进处置的同时,加强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展开不间断动态巡查,及时掌握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最新情况,做好人员疏散、撤离等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陆陆续续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30余处,其中舟山镇、唐先镇、西溪镇较为严重,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的受威胁群众均已成功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
顶着风雨抢险救援
灾后重建走访
开会探讨灾后重建特殊政策
精细掌握精准施策
全情投入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
5日,随着台风过境,灾后重建全面启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抗台救灾战役转向以灾后修复、重建家园为重点的下半场。
为进一步做好“黑格比”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用地保障,开展规划修编,优化审批流程,助力社会平稳运行,陈振祥挂帅担任组长,成立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灾后重建帮扶领导小组,并整合相关第三方机构的应急中心工作人员、地质灾害专家、规划设计专业人员等力量,组建“帮帮团”小分队,奔赴各镇街区受灾一线,开展灾后房屋重建指导服务,强化预报预警和应急值守,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耕地修复等工作,全情投入打好灾后重建攻坚战。
5日起,该局一方面组织灾后重建帮扶小组深入各镇街区一线开展灾后复查行动,排查隐患;另一方面,该局专项指派规划技术团队“帮帮团”奔赴唐先镇、象珠镇、西溪镇、龙山镇、方岩镇、古山镇和芝英镇这7个受灾严重镇20个村,查看和航测村庄房屋受损区块、全面梳理精细掌握受灾情况、做好相关基础台账资料,为灾后重建规划打好基础。
石湖坑村是唐先镇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台风造成312间房屋倒塌,灾后房屋重建迫在眉睫。但随着唯一的进出道路发生多处坍塌,该村已然成了“孤岛”,车辆无法进村。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5日上午,该局总规划师胡永广带领乡村规划、测绘、设计等部门组成的“帮帮团”小分队,排除万难徒步两小时赶至该村,顶着烈日走村入户了解受灾情况,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重点排摸倒塌房屋区块和数量,以便精准施策,助力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眼下,群众反映呼声普遍强烈的就是已倒塌的房屋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如何尽快重建。尤其是那些受灾的无房户,都迫切希望相关‘绿色通道’政策落地,让他们尽早‘安家’。”7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景辉带着帮扶小组在西溪镇寨口新村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时,送去了房屋重建的“及时雨”。
陈景辉介绍,经过不间断地实地走访、分析研判、聚智探讨,该局已初步明确灾后房屋重建的特殊政策,秉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初衷,坚持优先保障无房户重建,进而统筹安排、分批推进受灾房屋重建项目建设。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入受灾一线,继续做好服务,提供用地保障,开展规划修编,简化审批流程,自上而下扛起最大责任,全力以赴助力灾区重建家园。
抗台救灾
全员在行动
查看石湖坑村受灾情况
指导寨口新村灾后重建
灾后航拍
□记者 徐敏 通讯员 陈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