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本是寓意好彩头的礼节,衍生至今却有些变味
彩礼来势汹汹 量力而行方为上策
“
上期的永报佳缘谈到了当代年轻人的“恐婚症”,引起诸多共鸣。在之后的留言中,一个字眼频频出现——“彩礼”。不少人表示,毋论婚后的家庭责任,现如今,彩礼就足以让他们望而生畏。
提到结婚,彩礼似乎是绕不开的话题。彩礼是自古以来的婚嫁习俗之一,本是一种寓意好彩头的礼节,衍生至今,却渐渐变了味。有人将彩礼比作婚姻路上的拦路虎,因其凶狠程度足以摧毁一段原本甜蜜的爱情。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情侣以及双方家长因为彩礼问题而谈崩的例子。
于是,记者借机和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对“彩礼”的看法,顺便了解一下永康家长心中的彩礼标准。
□记者 马忆玲
男方给彩礼是理所应当,
女方要彩礼是保护自己
“想要人家姑娘嫁给你,给点彩礼不是应该的吗?”聊起彩礼的话题,90后姑娘辰辰(化名)不假思索地发表了她的看法,她认为,男方给予彩礼是理所应当,且很有必要。
辰辰今年28岁,已经结婚三年。她回忆,夫家当时给她的彩礼包括礼金大小包、金三件(一条项链、一对手镯、一枚戒指),以及和丈夫共有的一套婚房。同时,她父母也回赠了相应的嫁妆。“一般女方家庭会陪嫁床上用品和家电,由于我家条件还算富裕,爸妈就给我买了辆车和价值10多万元的电器。”因此,在辰辰看来,彩礼的存在,就是“礼尚往来”的体现。
辰辰告诉记者,自家有位“裸婚”的表姐,嫁人时不顾家人反对,原以为得到了一份不沾染金钱的纯粹爱情,结果婚后丈夫出轨,她则什么好处都没捞着,最后只好带着5岁的女儿投奔娘家。有了这一前车之鉴,父母便一直提醒她:“彩礼不能没有,这既能看出男方对你的重视度,也关乎你婚后的保障。收了彩礼钱,才不会被男方家看轻。至于给多少,可以量力而行。”
之所以认为彩礼钱很有必要,辰辰表示还有另一个原因。“这是男方理应给女方父母的聘礼,感谢他们多年来的养育之情。”她说,女方嫁进男方家,余生更多时间是留在了男方那头,伺候男方一家老小,很难再顾及娘家。女方父母花了那么多金钱和精力把女儿养大,于情于理应该得到“安慰”。
现在,有些男方家庭以承担婚房的名义而不出礼金,辰辰对此也颇有微词。“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她婆家说既然已经买房,就把礼金省了。但其实房产证上只写了男方名字,她爸妈知道后气得不行。这不就相当于白送了个闺女吗?以前觉得爱情至上,现在发现婚姻无常,还是需要有点金钱上的保障。”说完,她还做了个生动的比喻:结婚就是合作开公司,而彩礼是男方给女方的保证金,保证自己不做有损合作的事,让两方都安心。
因为彩礼,感情决裂,
不喜欢金钱与婚姻相裹挟
讨论到彩礼问题,有位小伙言辞激烈,语气中不难听出他对彩礼的深恶痛绝。小伙名叫吕泽鸣(化名),今年28岁,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他直截了当地将彩礼传统批为“陋习”,对这项传统的不满情绪,要从他的感情经历说起。
网传的那种“因家长对彩礼有要求,小情侣被迫分开”的故事,就曾发生在吕泽鸣身上。他和前女友相识于大学,相恋5年,感情稳定。去年,他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一开始很友好,后来几次聊到订婚、彩礼等问题时,提到了彩礼数额要带“8”,因为他们家是做生意的,比较喜欢这数字。“之后,我又特意问过前女友,她父母的意思其实是最好不低于18万元,且态度较强硬。”
从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吕泽鸣的家庭条件不算好,虽说近几年靠努力工作也攒了些钱,但离实现小资还有一定差距。他心里明白,要一口气给这么多钱,并不容易。更何况,对方所说的彩礼18万元,不包括车房、“大包”、三金、酒席等其他的费用。
因为这事,两人也因此闹起了别扭。吕泽鸣说,在父母的“催眠”下,女友也开始怀疑他连18万元都舍不得出,如此没诚意,肯定不爱她。两家人到最后也没谈拢,这段感情也就不了了之。
想起这桩旧事,吕泽鸣不由得连连叹气,他说,在永康娶老婆是压力很大的,因为有钱人不少,攀比的风气越来越厉害。“富贵人家可以拿出百万彩礼,中上水平的也往往十几万元起步,但是像我这样家庭条件一般的,只能望洋兴叹,或者被迫拿出父母的老本。”吕泽鸣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由彩礼引发的爱情悲剧,身边就有两三例。
同时,吕泽鸣也对一些“毒鸡汤”表达了不认可。“如果因为没能力出这份体面钱,就被断定为‘没诚意、不爱我’,这无疑将爱与金钱打了等号。”他觉得婚姻不一定要彩礼和嫁妆,因为他并不喜欢把金钱和婚姻裹挟在一起。
支持给适当彩礼,但这笔钱应由子女自主支配
读者陈俊(化名)和晓曦是一对新婚夫妻,感情甜蜜,在彩礼问题上,两人不约而同地认为“涉及金钱问题,关键在于夫妻观念相符、两家人懂得协商”。回望夫妻俩当初结婚时的情形,的确如此。
据了解,订婚时的敬茶环节,男女双方家长先分别给了陈俊和晓曦一个10001元的红包,寓意万里挑一。“之后他们家拿给我们家的彩礼,也是我们夫妻俩、我爸妈、公婆三方共同协商的数额。”晓曦说。
陈俊认为,给予女方适当的彩礼是有必要的,但若是为了撑面子搞“天价彩礼”就很可笑。他曾听闻有些父母在彩礼问题上很是贪心、苛刻,由此渐渐衍生出一小股不良风气:部分男方家庭为了娶个媳妇,只好四处借钱凑足大额聘礼撑面子。
“我跟我丈夫都觉得,彩礼的传统意义大于数额多少。”晓曦说,如果因为彩礼问题产生纠纷,甚至感情决裂,那实在是太不值得了。“我公婆把我当亲生女儿般对待,婚后还常常送我小礼物。如果嫁的是好人家,何必非要执着于彩礼多少呢?更何况,我跟老公是因为彼此相爱才结婚的,不是因为这几万块钱。”沉思片刻,她又补充道,“不过,无论男方给了多少彩礼,我觉得都不应该交由女方父母支配,这笔钱理应是给小夫妻建设新家庭的启动资金。”
晓曦向记者说起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有些男方家长在礼金上很“抠门”,有部分原因可能是担心女方家长用这笔钱去贴补家里的儿子。“所以,婚前我也和父母提前讲明了,到时候彩礼要由我自己支配,因为婚后装修婚房、生孩子等很多事上都需要这笔钱。”在她看来,现在的大部分女方家长都很开明,不会强硬要求男方给多高的彩礼,诚意尽到即可,而且不管收多少,都会归还给小两口。
■记者手记
不应“妖魔化”彩礼,给多少须量力而行
从以上几位受访者的讲述中,大部分年轻人的态度再明显不过:彩礼有存在的意义,但不该把它量化成一个僵硬的数字,毕竟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不同,怎可用固定的标准来衡量?
如果非要为了撑面子而定大额彩礼,对男生来说,是难以承受之痛,而对于女生来说,也同样是一道枷锁。当彩礼这一古老婚嫁文化夹杂着攀比、“买卖”等行为时,就有些许物化婚姻的意味了。结婚的时候男方该给彩礼,这点无可非议。但如果双方家庭在谈及这类问题时弄得像是讨价还价的交易现场,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可以谈钱,但不应该为了谈钱而谈钱,甚至不惜伤了感情。
那到底给多少才算合适呢?在这一问题上,家长的态度也不同。有些家长认为彩礼多少无伤大雅,最重要的是亲家人品好、女儿幸福;而有些家长却将彩礼看得极重,在数额上有特殊的偏好及要求。因此,记者认为,婚前依据双方的家庭条件来协商彩礼数额,显然是最高效理性的方法。
采访中,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彩礼的存在必然有它的意义,他们并不赞成所谓的“裸婚”,认为那是草率行为。相反,他们觉得女孩子应该重视彩礼,因为通过彩礼,可以看清对方家庭的为人和态度。但至于给多少、怎么给,不必将它妖魔化。显然,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总之,要量力而行,多体谅对方。
感情问题
@香香姐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