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熟记135个
垃圾袋编号
的“土专家”
——记舟山镇端岩村端头
垃圾分类分拣员项爱银
□记者 徐灿灿 通讯员 林鸽
29日5时30分,天刚微亮,舟山镇端岩村端头垃圾分拣员项爱银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先把村里的道路打扫干净,然后把小木屋里的垃圾运到垃圾分拣站,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纸盒要投入高价值纸类回收桶,塑料杯放进低价值塑料的桶内,卫生纸装入可焚烧垃圾桶。村里有5个小木屋,每个木屋3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我都洗得干干净净。”系着围裙,戴着袖套、手套和口罩的项爱银动作熟练迅速,“手起刀落”,地上一摊垃圾就各入各“家”了。
2016年12月开始,端头推行以党建+引领的垃圾分类“端头模式”。该村妇联组建了一支“绿衣天使”巾帼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工作,项爱银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和村里的其他分拣员一起,负责将村小木屋中的垃圾分类清运至垃圾分拣站进行二次分拣,对每一个垃圾袋进行破袋细分,将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门别类进行投放,其中可回收物中细分出玻璃类、纺织类、金属类(分铜类、铁类、铝类),塑料类(高价值、低价值),纸类(高价值、低价值)等。
“刚开始我不是很熟练,经过多次专业培训和长期实践,现在我都成为一个‘土专家’了。”项爱银说,端头有135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一个编号,看垃圾袋上的编号就知道是谁家的,每家的编号她都能记住。她还要对各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用“优良差”进行评级,记录到登记本上。该村每个月要根据记录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年终表彰先进。
“现在村里很热闹,经常有游客来玩。有些人不好好分垃圾,我看到了就会劝导他们,有时候会得罪人,但我还是要说。”项爱银说,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但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垃圾分类是民生领域的一件大事,她会继续与垃圾分类“较劲”,不断提升垃圾分类水平。
优雅城市 大美永康
文明创建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