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五峰走笔

文章导航

  桃子新红又作花

  □徐雅娟

  桃花十里笑春风。西溪镇下赵村下赵自然村的万株桃花,在三月的风里开成了烟,开成了霞。人在花间行,仿佛入了云端,轻盈得想飞起来,慵懒得想躺下来,想让桃花瓣在肩头落下粉红的一层,化一缕香随蜂蝶一起缠绵。春天里花事的繁闹让人不由得对夏季充满了憧憬:七月的桃林,将是怎样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桃是仙果,传说中天庭王母的钟爱。《集仙录》中有文字为证:王母于七月七日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带天真之策,珮金刚灵玺、黄锦之服……命侍女取桃,以玉盘盛至七枚,四与帝食,母自食三。帝欲怀核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岁一实,中土地薄,种之不生。”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宜种桃,也并不是所有地方种出的桃,都是好桃。

  下赵应该是个适宜种桃的地方,不是西王母所指的“中土地薄,种之不生”之地。桃在下赵,长势良好,多汁而甜蜜。

  桃是吉祥果,人间予它寿桃的美名。不论是粉嘟嘟的祝寿面桃,还是南极仙翁笑容可掬捧着的仙桃,都寄予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对下赵的村民来说,桃是幸福果,帮助他们过上更富裕美好的生活。六百亩地,一万棵苗啊!一棵棵在他们的手中扎根于山野,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每一颗汗水滴入泥土,滋养一树灿烂,那漫山遍野的红云,那一枚枚沉甸甸的鲜果,谁说不是在默默陈述天道酬勤的真意?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也同样有灵性。下赵的桃子汲取天地的精华,仿佛被美神垂爱的姑娘,长成最标致的模样。仔细端详,白里透红,吹弹可破。咬一口,清香四溢,蜜汁横流,唇齿间甜味回旋不说,连剥过桃子皮的手指都可留存余香好久。

  小时候,我曾在外婆家吃到过甜美多汁的桃子,吃得满嘴流蜜,不小心弄脏了花裙子。长大后,不知是品种还是水土的原因,再难吃到那种软香甜美的桃子了,要么是松脆的口感,要么带些涩味。那些水果摊上号称水蜜桃的水果,更是徒有其表。贪婪地吃着下赵的水蜜桃,我恍惚又成了那个花裙子沾满鲜桃蜜汁的小姑娘……

  我记得《韩子》中有一则和桃子有关的故事。昔弥子瑕宠于卫君,和卫君同游于东园,弥子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就把剩下的一半递给卫君,卫君感叹:“弥子真是爱我啊!”这个故事的后半段,想必大家都知道,桃子在这个故事中是无辜的。和桃子相关的典故,除了这一则,大多是美好的。《诗经》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又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有桃的地方,生活一定美好。“四斤桃子世所珍,雕盘献客夸轮囷。海霞红点王母颊,玉团中涵秋水色。”元代刘崧写的《四斤桃子歌》,仿佛就是如今下赵摘桃售桃盛况的写照。

  村里的阿公阿婆们挑着满筐的蜜桃,笑得满脸开花。姑娘小伙在包装销售,忙得脸像桃子粉嫩嫣红。甜蜜的滋味谁都喜欢,幸福的生活谁都向往,趁丰收季到下赵走走看看,仿佛浑身都能沾染这喜气!《说苑》中说道:公孙侨相郑,路不拾遗,桃李垂街,人不敢取。下赵亦是如此,在这儿,你能感受到生活如桃子的滋味。

  来到下赵,不吃桃子是枉来, 我拈起一颗硕大的桃子,迎着阳光看见一层细密的绒毛。这新鲜的果子啊,将能让多少远方的人们一饱口福?又能让多少人与我一样,由衷地感激农人的勤劳、天地的慷慨?洗净桃子,我轻咬一口,甜到了心里。


永康日报 五峰走笔 00007 2020-07-21 永康日报2020-07-2100010;永康日报2020-07-2100011;永康日报2020-07-2100012 2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