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永报佳缘

文章导航

  部分家长观念守旧,因年龄相差“三六九”逼孩子分手

  年轻人:不听“老人言” 不一定吃亏

  正所谓“小思想易改,大环境难扭”,虽然时代在进步,但并不代表这一代年轻人和父母的三观能完全融合。尤其在婚姻问题上,两代人因观念不同而引发的隔阂不断。很大一部分家长还始终坚持着一些“守旧”甚至称得上迷信的嫁娶观念,在年龄问题上尤为显著,比如,男女年龄不可相差“三六九”,女儿逢双岁不能出嫁,婚前要先合生肖等。而这些一辈辈流传下来的“怪论”恰恰是这群年轻人难以理解、认同的。

  记者接到一些年轻人反映,他们都曾听闻或经历过家长因这些观念而强行拆散子女姻缘的事例。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老人言”,有人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妥协,有的则仍继续倔强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记者 马忆玲

  有儿有女的人家,

  女儿逢双岁不出嫁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异乡工作,邂逅了“心上人”。可到谈婚论嫁时,却又不免因需要顾虑当地的嫁娶风俗而发愁。前不久,记者采访的一位外地小伙,就遇到了因风俗冲突而导致两家人僵持的情况。

  读者何奇(化名)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他是兰溪人,今年32岁,于2018年进入永康某企业工作。去年,他通过工作机会结识了30岁的本地姑娘小蕊。几次接触下来,两人互生好感。“小蕊的父母并不介意我这个外地人身份,很开明地默许了我俩交往。”何奇说,随着感情渐渐升温,前段时间,女友小蕊去医院检查,发现怀孕了。想着两人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结婚也就顺理成章排上了日程。

  5月末,何奇带着从兰溪赶来的家人,来到小蕊家提亲,顺便商谈两人的结婚事宜。不料,小蕊的父母略一思索,面露难色地表示,这婚今年结不成。

  细问了原因,何奇才知道原来永康本地一直以来有项风俗:如果家里是独生女或两个女儿,嫁人时倒无所谓年纪;但如果还有一个哥哥或弟弟,就必须得凑单岁结婚,否则会把娘家兄弟的运气带走。而小蕊正是家里的长姐,有个正在念大学的弟弟。因此,小蕊的父母表态,两个人的婚期必须推迟一年。这番说法,让何奇及其父母措手不及。

  “原以为结婚只要简单操办下就好,没想到战线突然要拉这么长。”何奇一方面哭笑不得,另一方面又暗暗忧虑。眼看着小蕊越发显怀,如果不办婚礼,岂不是对她没个交代?而何奇的父母则纠结于“还没在亲朋好友面前亮过相,就未婚先孕,不合规矩”。

  何奇告诉记者,事到眼前,好在最终双方父母和解了。何奇一家做出让步,先回兰溪办订婚和领证,等小蕊产后再在明年筹办婚礼。

  年龄相差“三六九”犯冲,

  婚后容易不合

  不少永康家长认为,年龄相差“三六九”的男女会犯冲,婚后容易不合。经调查,记者发现,因相差“三六九”而被父母狠心拆散的情侣还真不在少数。

  市民周智杰(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周智杰今年30岁,至今单身。他的母亲希望通过永报佳缘平台帮其寻一段姻缘。当问其对未来儿媳有何要求时,她直截了当地表示,其他要求都无所谓,最关键的是年龄尽量不要和自家儿子相差“三六九”。

  在聊天中,记者从周智杰那儿感受到,其家人在年龄上的敏感程度。原来,他的上一段感情就是输给了所谓的“三六九”。周智杰说,前女友是高中校友,比他小3岁,在杭州上大学期间,他对这位学妹格外照顾。不久后,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毕业后,两人先后回到永康,“我进了一家外贸企业,她在一家公司做策划工作。感情一直很稳定,就打算和父母商量一下订婚的事情。”

  没想到,当周智杰的父母得知姑娘比他小3岁后,直接表达了反对意见,无论如何就是不同意两人结婚。“我爸妈就一口咬定,男女年纪差3岁会犯冲,不是好姻缘。”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周智杰满脸无奈。他说,尽管他试图努力说服,但始终拗不过父母,结束了这段爱情长跑。

  如今,父母对这项标准依旧不肯放松,每次逢人帮忙介绍对象时,都会强调一句年龄要求。长辈的这份执着,在周智杰看来却是对“怪论”的过分相信,他说:“我实在是搞不懂,姻缘好不好,重点在于人,关注年龄有什么用?再说了,这事不能‘一刀切’,我身边有个朋友的老婆就比他小3岁,人家不是照样过得幸福和睦吗?”

  婚前先“算命”,

  最佳结婚年龄由大师定

  28岁的芝英姑娘应宁(化名),各方面条件不错,却甚少恋爱经历,至今未婚。从小到大都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她,唯独在婚姻上让父母操碎了心。

  介绍起情况时,应宁倒是一副从容的样子。她告诉记者,自己只在大学期间谈过一次恋爱,之后便一直单身。过了25岁后,见毫无动静,父母就开始对她的婚事越来越上心,媒人上门的次数便也频繁起来。

  通过媒人介绍,应宁赴约了不少饭局,也见过不少条件相当的对象,但无一例外没有结果。一次次的希望落空,这让父母大为沮丧。“他们开始怀疑是我的命理出了问题,该结婚的年纪却迟迟找不到对象。”于是,应宁的父母还去找了所谓的“大师”帮其算卦,得了个“25岁前结婚必会以离婚收场,29岁姻缘开,方能遇良人”的结论。

  “结果,我妈一听大师这么说,连连感叹幸好我没有和之前的某位相亲对象深入发展,否则真会酿成了大错。”对此,应宁无奈地摇摇头。她说,父母还专门按照所谓的“化解之法”改变了家里的布局。

  后来,几经折腾,应宁和一个母亲认为特别适合她的人选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好饭局。在聊天的过程中,对方问及如果觉得合适,最迟能接受什么时候结婚。一旁陪同的父母早有准备,表示已经找大师算过,必须明年结婚。对方估计不太想这么早结婚,于是渐渐断了联系。

  应宁说,她能够理解父母的焦急,但父母的一意孤行,让他们之间始终有道鸿沟。“我其实不介意一直单身,但他们不懂我的追求,甚至认为人不结婚就不幸福。更何况,婚姻大事以所谓的‘算命’断言,未免过于儿戏了吧。”

  ■记者手记

  不能无视“老规矩”,但也不该“一刀切”

  对待子女的婚姻问题时,确实有一部分家长有着固执的“迷信”。父母对这些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风俗观念坚信不疑,他们认为,宁可拆散一段姻缘,也不能违背“老祖宗的规矩”。

  然而,在年轻人看来,爱情不应该承载这些迷信的观念。从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不解以及不悦,“为什么父母不以我们的想法为主,优先考虑我所在乎的”“难道不按固有的观念行事,婚姻就一定会出问题吗”“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迷信这老一套”……

  其实,家长的行为也不难理解,对于他们来说,结婚是两家人甚至是两个家族的大事,有些规矩和传统是不能冒险破坏的。但如果父母和孩子在嫁娶风俗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正确方法应该是进行理性沟通,尽可能找到双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虽然不能无视“老规矩”,但父母也不该企图“一刀切”地决定子女的婚姻。

  ■网友有话说

  @时尚先生:我认为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也可理解,不过,相差“三六九”就不能结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爸妈相差六岁,几十年来相敬如宾。两个人合不合得来,关键看性格。

  @永康:精神上的欢喜、灵魂上的爱慕,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一切旧思想、旧观念,都应该通通打破!都21世纪了,总得有点“后浪”精神。

  @我脱单啦:各地似乎都存在关于婚配方面的一些旧观念,我觉得不要过多地在意这些太世俗的因素,因为幸福的婚姻建立在互相欣赏之上。

  @少女:现在,不仅仅是父母认为“三六九”不能结婚,让我震惊的是,一些年轻人自己都有这个想法。明明看上去很合适的一对情侣,偏偏因为顾及这些而分手,想想真是可惜。


永康日报 永报佳缘 00013 2020-07-15 永康日报2020-07-1500005;永康日报2020-07-1500006;永康日报2020-07-1500007;12136568;永康日报2020-07-1500008;永康日报2020-07-1500013;永康日报2020-07-1500009;永康日报2020-07-1500011;永康日报2020-07-1500010;永康日报2020-07-1500012;永康日报2020-07-1500014;永康日报2020-07-1500016;永康日报2020-07-1500018;永康日报2020-07-1500015;永康日报2020-07-1500017 2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