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街道探索党员双重管理模式
农村党员进社区同质发挥作用
□首席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进入社区不要喧哗吵闹,保持安静。大家自由分组,做好包干区域的工作。”近日,在江南街道金胜社区内,一群特殊的党员戴着手套、拿着扫帚,对社区内乱搭建的遮阳棚和房前屋后乱堆放的废弃物品进行集中拆除清运,为社区“掸尘”“除垢”。
之所以说这些党员特殊,特殊之处在于他们的身份。原来,他们是党组织关系在江南街道各行政村,但由村党支部和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的党员,被通俗地称为“社区农村党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进城安家,其中就包括不在少数的党员。这些党员的党组织关系仍然留在村里,但日常生产生活大部分在城市。”江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村级党组织对党员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农村党员在党员作用发挥方面不够明显,甚至会出现管理真空,“就拿党员联系户制度来说,由于待在村里的时间不多,社区农村党员与村民的联系不够紧密,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程度不深。”
如何加强对社区农村党员的管理,成为摆在江南街道党工委面前亟待破解的一个课题。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江南街道党工委找到了破题的切口。原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无论是社区还是生活小区,疫情防控工作量大面广,人手不足的问题凸显。这时,很多社区农村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参与摸底排查、卡点执勤、防疫宣传等工作,成为社区和生活小区开展疫情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
受此启发,江南街道党工委在辖区探索对社区农村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推行“农村党员进社区同质发挥作用”模式。所谓双重管理,即建立党员共管机制,原则上农村党员在党组织关系所在地开展组织生活、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接受关系所在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常住在社区的农村党员还应服从所在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调配,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履行相应的党员义务,发挥同效的先锋作用。
党员作用发挥如何,全看日常表现。一方面,江南街道各社区对农村党员进行全面排摸,完善农村党员信息,并结合小区、楼道分布和网格设置,绘制农村党员分布网格图,将农村党员纳入社区网格管理,共同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同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各阶段中心工作,合理安排农村党员参加社区统一行动。另一方面,江南街道党工委统一制作“农村党员进社区积分卡”,实行积分制管理,具体包括活动出勤分、志愿服务分、特殊贡献分、网格实践分等内容,总分100分,年末由社区党组织审核后,交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作为党员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让农村党员进社区开展工作,是实行党员双重管理的一次试验,更是一次历练。”江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建说,农村党员进入社区全面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要当好网格员,联系群众、帮助群众,另一方面也要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有助于形成对党员“全天候”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