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开栏语
党建是根,是抓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建是魂,是引领各项事业的动力源。当前,我市正全领域开展“党建细胞”大比拼活动,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实现党建强、发展强、治理强。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凝聚民力,用实绩赢得民心。在开发区党工委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开发区不少村企创新实践,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党建细胞”大比拼中脱颖而出。即日起,本报推出“‘党建细胞’大比拼系列报道”,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一个个新时代基层组织党建强、发展强、治理强的实践样本,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全区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黄城里村——
小村庄博取大项目
乡村振兴不走寻常路
黄城里村广场
■“党建细胞”大比拼系列报道①
□记者 徐敏
本报讯 随着永康万达广场的“落子”,经济开发区黄城里村又在全市扬名。这是该村继创造了农房改造的“黄城里速度”后,又一次创造了以小村庄博取大项目的“黄城里典范”,成为全市不走寻常路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7月1日,记者走进黄城里村,统一色调的外墙、统一规划的人行道倚廊给人一种怡然的感觉,拿起相机随便选一个角度拍摄,都能看到一个配套设施十分完善的高档小区。
“你看,楼与楼之间都看不到‘蜘蛛网’管线,自来水、天然气、有线电视、电信、移动等管网、管线全部走地下。房子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用手机就可以开门;空中布满了电子天眼,给治安加了安全保险,别看这里是农村,生活中可处处显现科技范。”提及村里的居住环境,该村村民林女士自豪感油然而生。
黄城里村民生活发生变化的背后,除了有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黄城里村党支部“红色引擎”的强力驱动。在村党支部书记林金星的带领下,该村广大党员干部以担当铸就凝聚力、建设增强执行力、服务迸发战斗力、创新提升创造力为宗旨,打造优质党建阵地,积极开展村级党支部活动,发挥阵地堡垒作用,为农村管理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当村干部,不要问村里能给你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能为村里做些什么。”林金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的一句话,已成为黄城里村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信条,不断迸发战斗力。该村村两委充分利用好村所在区位优势,结合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决策部署,做好村里的长远规划,脚踏实地一步步实践“蓝图”。从2012年开始,该村仅用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从城郊的“灯下黑”,到家家户户住新房,村庄环境实现向高档小区的蜕变。
2016年初,黄城里村村两委以党建引领,敢为人先,不断创新思维推动新农村建设,凭借高品质的村庄规划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立了永康经济开发区电商创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并投资16亿元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的基础设施,高标准打造了一个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共计1454间店铺的电商创业园,成为我市首个集“迅捷、智慧、活力、共赢”于一体的市级电商创业园区,吸引300多家商户入驻。
电商创业园建成后,村民不仅生活更便利,每年还能通过收取店面、出租房租金,增加5万元至15万元的收入,捧在手里的“金饭碗”含金量越来越高。
林金星介绍,万达广场项目落子该村,主要得益于农房改造和电商创业园的基础打造。该村村两委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规划、建设、发改、财政、综合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村级集体留用地为支点,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打造全市具有标杆意义的高端综合性城市商贸服务项目,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确保村集体资产长效保值的同时,优化提升城市配套建设。
然而,对林金星来说,黄城里村的新农村建设没有休止符。在新一届村两委干部选举产生后,他将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继续加足马力,撸起袖子一起干,用百分百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兑现创业承诺。
换届不换心,工作不断档,一直是黄城里村的传统。尽管村级组织换届在即,黄城里村的各项工作推进依旧有条不紊。除了投资65亿元的万达广场项目有序推动,该村村两委坚持以党建强促发展强、治理强为抓手,依托原来超前规划、整村推倒重建的硬件基础,正在积极谋划,高品质建设“智慧社区”,打造文化康养中心,完善教育配套设施,致力培育新业态,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夏溪村——
强产业富民生提升幸福感
兴文化淳乡风厚实“家底”
夏溪村夜景
■“党建细胞”大比拼系列报道②
□记者 徐敏
本报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华丽登场。提起夜经济的热闹程度,经济开发区夏溪村不亚于中心城区。该村依托周边工业企业多、外来人员集聚的优势,经过十几年发展,已成为高度商业化的新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上千万元,全村村民年收入超2000万元,村民家家有店面,户户入住新房,基本过上了“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依”的富足生活。
7月1日晚,记者走进夏溪村的科源路段,村民自住的新房在出租后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手机店、服装店、餐饮店、网吧、快递、银行等一应俱全。在村集体留用地建设区块,一个宽22米、长400米,拥有店铺摊点300多间,集多种经营为一体的街面综合市场,服饰、水果、炒货、熟食、蔬菜、手机维修、百货等摊点应有尽有,前来购物、吃饭、休闲的人络绎不绝。灯火通明到深夜,该村烟火味道十足,甚至有人称之为“永康小香港”。
“你们的垃圾要及时收好,保持地面整洁。”夏溪村正在巡逻的平安网格员志愿者向各摊贩发出温馨提醒。
夏溪村的平安网格员志愿者正是在开发区开展“一月一镇平安大会战”期间组建成立的,成员除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还有一部分是普通村民。“虽然平安大会战已经转场,但志愿者都很自觉,把平安巡逻变成常态化工作,与综合市场管理人员、护村队一起,参与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强化环境卫生监督、维护周边交通秩序等工作,增强了新老夏溪村人的安全感。”该村党支部书记胡小玲说。
这群志愿者的自觉,主要来自该村一直以来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了一支坚守初心、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干部队伍,抓住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把牢百姓民生的需求脉搏,服务村民、服务社会。
这不,为回馈这些扎根村里做生意的商户,并进一步促进村里市场经济发展,夏溪村村两委从今年1月开始,每月向签下承诺书、积极履行村规民约、配合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村民发放“代金券”,鼓励村民在“家门口”消费,使商户愿意来、甘心留、呆得住。
为帮助解决一些就业难的问题,夏溪村村两委精准服务,在不影响原有固定摊点经营、不堵塞交通的基础上,村内整合“腾出”40余个临时摊点,并将这些临时摊点纳入同质化规范服务管理。“临时摊点一开始就很受欢迎,天气好的情况下,基本每天爆满,村里夜间的烟火气更浓郁了。”该村村委会主任胡浙岳说。
近几年来,夏溪村对乡村振兴的打开方式并不仅仅停留在强产业富民生增强村民幸福感的物质追求上,还在兴文化淳乡风厚实乡村“家底”上也做足了“党建+”文章。从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文化村”、省AA级景区村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到聚力修缮季禄公祠、胡氏宗祠,该村村两委凝心聚力、千方百计守住乡村乡景、留住乡愁乡情。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年的文化熏陶,夏溪村村民的文化品位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文化礼堂建了楹联文化展厅、书法练习工作室后,村民在文化礼堂乐不思蜀,极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就在5月11日,我市老年大学夏溪村教学点正式挂牌。这是该村继成为我市首个“中国楹联文化村”后,首个获得老年大学挂牌的农村。“老年大学教学点挂牌后,村民纷纷报名,希望在‘家门口’进修唱歌、舞蹈、书法等活动的意愿十分强烈,名额供不应求。”胡小玲说。
谈及村级组织换届,胡小玲和胡浙岳都表示,将站好届内最后一班岗,做到村组织换届与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该村村两委将继续以产业兴旺激发发展活力,以老村复兴讲好乡愁故事,以文化铸魂展现人文气象,以绿色发展构建现代体系为载体,走出一条“内外兼修”的乡村振兴夏溪道路,让村民切切实实享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