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它们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摸得到、吃得着
一种果实可口 一种形似虎耳
漫步徐旭明的百草园,我们还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来自南美洲,能产“百香果”的西番莲;造型可爱,常被市民养在家中的虎耳草。
本周的丽州本草就带你认识,这些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摸得到、吃得着的中草药。
□记者 高婷婷 吕鹏
西番莲
来自南美 能产“百香果”
在徐旭明的百草园中,有一株本草与众不同,它显得特别“柔弱”:枝干嫩细,绿叶却长得肥硕、宽大,需要依附四周一圈的铁丝网才能向上攀援。
“这是藤本植物西番莲。”徐旭明走过来向记者介绍。
西番莲?这个名字听着十分陌生。看着记者一头雾水的样子,徐旭明继续解释:“它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百香果’,众多吃货爱吃的‘百香果’就是西番莲结出的果实。”常见的西番莲能产出黄色和紫色两种“百香果”,黄色的果汁含量较高,是用于制作果酱和饮料的不二选择;紫色的甜度会比黄色高,果实成熟后味道更佳。
“这株西番莲是去年种下的,现在还处于生长期,要等到明年才能开花结果。”徐旭明说,他通过和朋友交谈得知西番莲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除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于是,喜爱尝试种植各种本草的他就从农贸城买了“百香果”,留下几粒种子种植。
“再过两天,就要把西番莲搬出来晒太阳了。” 徐旭明说,与一般的喜阴植物不同,西番莲属于热带植物,喜湿暖、喜光,夏天需要放在露天的地方。西番莲不惧太阳,却非常怕低温。在我市种植西番莲,需要注意冬季防冻,因为裸露在外的苗不一定能熬过江南的湿冷。“入冬,要把它放进大棚内。”徐旭明这样打算着。
西番莲并不是本土中药材。记者了解到,西番莲原产自南美洲,在近代传入广州。现在,广泛种植在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用价值
西番莲最早记载于《植物名实图》,1929年收入第一版《巴西药典》中。在一些中国典籍中也记载着它的药用价值。比如,《生药学》记载:“用于神经痛、失眠症、月经痛及下痢等症,有麻醉及镇静作用”。《四川中药志》中则记载西番莲用于:“除风清热,止咳化痰。治风热头昏、鼻塞流涕。”
在江西、四川等广泛种植西番莲的地方,也留下了关于它的用法。《西昌中草药》中有描写:“西番莲治疗外感发热咳嗽:西番莲茎叶、坝子花、枇杷叶各9克,煎水服。”
现代医学认为,西番莲是天然的镇定剂,可以起到松弛、镇静神经的效果,和消除头痛、晕眩等现象。因为其含有的丰富的天然活性成分类黄酮,是减除烦躁和缓减压力的基本元素。
西番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合理的搭配利用,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胃不好的人就不适宜多吃,以免导致胃酸过多,伤害肠胃。同时,西番莲果汁不适宜给阴虚和淤血体质的人喝,也不适合给气郁和痰湿体质的人喝。
虎耳草
模样可爱 功能不少
最早听说虎耳草的大名是在沈从文的《边城》里,虎耳草寓意为“真切的爱情”,多次出现在女主人公翠翠的梦境里,暗示着小说爱情线的发展。
实际上,虎耳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每年春天,在我市八字墙、永祥、历山的田间地头,都能看见成片成片开着白色小花的虎耳草。
虎耳草顾名思义,外形类似老虎耳朵,叶片圆鼓鼓,边缘长着一圈细绒毛和锯齿,白色的纹路搭配翠绿的叶子,看起来好似西瓜皮。花朵则是五瓣式的小花,花瓣细长。每到花期,它会在叶腋抽出高高的花枝,每一枝都会开出众多的白色小花,如荷叶盖状,因而又被人呼为“石荷叶”“金丝荷叶”。
因造型憨态可掬,虎耳草有时会被人们从野外移植,做为盆栽装饰。近日,记者登门拜访了住在城区的李先生,就在他家的阳台上看到了一大盆虎耳草。到了夏天,虎耳草的花已经完全谢了,只剩下枝枝蔓蔓的茎叶在盆里肆意生长,装点出葱茏的绿色。
虎耳草被李先生妥帖地放在背阴处,一块不透明的遮光板阻挡了阳光直射。“虎耳草喜阴湿环境,春天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李先生向记者科普,夏天气温高,植物处于半休眠状态,浇水次数就要相应地减少。
虎耳草容易成活,受到得当照料的情况下,能保持一年四季常青,因而成了市民家中颇受欢迎的盆栽观叶植物。或用于室内绿化装饰,或作为盆栽悬挂植物种植、配置盆景,效果都很好。现在走进我市花鸟市场,还能在摊位上看见许多虎耳草的身影。
药用价值
可爱的虎耳草,实际上还是我国一味传统中草药,在永康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
钻研中草药数十年的徐旭明告诉记者,虎耳草可全株入药,苗、根、叶子都有药用价值。在永康民间用得最多的场合,是把新鲜的虎耳草捣成汁滴入耳内,用来治疗中耳炎。
除此之外,虎耳草还有凉血、止痒的效用。摘下虎耳草几株,用水煎服,可以治疗牙痛和热毒。南方夏天湿热,有时皮肤上会起一粒粒红色的湿疹,瘙痒难忍,也可以把先前的虎耳草切碎,加酒精浸泡一周,去渣,敷在患处,可以缓解病症。
但正如《本草纲目》记载:“虎耳草微苦辛,寒,有小毒。”虎耳草性寒凉,体质本就阴虚的人群不适合使用这种草药。该草兼有毒性,使用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