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塘村标准厂房
获省级财政扶持
200万元补助
撬动乡村振兴
□记者 徐敏
本报讯 “等厂房验收通过,就可正式对外招投标,村集体经济‘腰包’鼓起来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近日,在经济开发区陈路塘村金铜路附近,该村党支部书记徐胜利指着一幢已经建成的新厂房,眼里充满期待。
陈路塘村周边企业集聚,吸引了3000多名外来人员到村里租住生活,房屋租金收入成了很多村民的增收来源。旧一点的单间月租金两三百元,房子新且空调、热水器、网络等设施配套齐全的,则可以租到六七百元一间。不少村民一年的租金收入少则七八万元,多则10多万元。
虽然陈路塘村占据“地利”,但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不利于村庄建设和发展。“村里主要依靠一些零散的店面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年也就30多万元,离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还很远。”徐胜利坦言。
2017年起,陈路塘村村两委集思广益,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从闲置10来年的村集体留用地破题,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壮大集体经济有效结合,开展新的探索。
2018年3月,该村标准厂房完成定桩放样,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规划,标准厂房将建两层半,总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我们前期做了调研,建成后的标准厂房如果用来出租,一年租金保守估算至少200万元。有了这笔收入,村里也能加速其他项目建设。”该村村委会主任李峰说。
不过就这样一个前景美好的惠民工程,也曾让徐胜利和李峰这对“领头雁”搭档犯难。该工程总投资上千万元,这让集体经济“家底”比较薄弱的陈路塘村面临不小的压力。“幸好,在市财政局及开发区党工委的助力下,村里获得了省级财政补助,这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徐胜利说。
2017年,陈路塘村集体留用地标准厂房建设项目通过申请,经由开发区推荐,经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核、筛选,获得省财政厅批准,列入了省级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获得了200万元的财政补助资金。
“这2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的到位,增强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将撬动乡村振兴发展。”徐胜利说,标准厂房正式投入使用后,村两委将依托村里现有商贸资源,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以点带面将该村打造成集聚人气、辐射周边的中心商业圈,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财政政策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