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两会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人大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

  去年人代会及闭会期间,全体市人大代表关注民生、关注发展,凝聚广大群众的心声与关切,凝聚服务发展大局的共识与真知灼见,集思广益,提出建议310件。其中,市长包案领办重点建议十个方面共13件。在重要建议办理过程中,市长挂帅督办,各分管市领导包案牵头落实,每件重要建议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一方面重点建议:

  加快推进

  “最多跑一次”改革

  方子欧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议》(第3号),程祖明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最多跑一次”改革问题的建议》(第127号),高燕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深化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建议》(第257号),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启标,原市政府党组成员胡联章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一是以大数据平台为抓手,加快数据互联互通。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统筹全市的数字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优化网上办事流程,便民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80%以上实现“掌上办”、移动办。二是以部门联办为抓手,推进民生事项一站式办理。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全部事项都已按照“一件事”的要求实现部门间“最多跑一次”,工伤“一件事”等多个事项经验全省推广。三是以“无差别受理”为抓手,推进便民事项就近办。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三类“无差别受理”窗口,实行“一窗通办”。充分发挥乡镇“四个平台”和村级代办员作用,目前全市有村级代办员722人,累计代办事项11000多件。四是以精简流程为抓手,打造优质办事环境。对办事事项进行梳理,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群众知晓率,设立咨询服务台,做到咨询办理“一口清”。

  第二方面重点建议:

  全面整治

  小区配套幼儿园

  朱正伟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全面整治我市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议》(第35号),由副市长卢轶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一是抓落实,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等部门在立项审批、土地供应、出具规划设计时,将配套幼儿园作为必要条件。项目(配套幼儿园)竣工验收合格后,土地受让方无偿将配套幼儿园产权移交教育局。二是抓整改,规范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挪为他用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收回,由教育局办成公办幼儿园;对暂未收回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加强动态监管,提升办学质量。三是抓建设,推进公办幼儿园项目的实施。唐先中心幼儿园、城西新区第二中心幼儿园完工,龙山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已投入使用,西城街道、方岩镇、芝英镇、前仓镇已开工建设。

  第三方面重点建议:

  加快推进

  全域旅游发展

  胡海珍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第37号),由副市长卢轶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一是开展景区创建,夯实旅游全域化基础。园周、大陈景区正开展4A级创建,均已通过景观质量评审。前仓、芝英、象珠、舟山等镇积极开展风情小镇创建,列入了全省培育创建名单。目前我市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9个,省A景区村庄51个。二是以文旅体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方岩景区引入银泰文旅集团合作开发;飞龙山能靓谷、西山景区两个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已通过论证。三是营造创建氛围,做好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在杭州、温州等加油站和高铁站、上海第一财经媒体投放永康全域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参加旅游文化推介团赴德国、奥地利推介永康“山水+五金”旅游资源。完成《永康市旅游地图》编印,并向全市各星级饭店、旅行社发放。

  第四方面重点建议:

  加强城区西块改造

  与开发建设

  赵伟勇等15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区西块改造与开发建设的建议》(第39号),由副市长李浩锋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一是着眼宜业,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大平台。推进省级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创建,园区规上企业增至169家,成立全国首个协同创新基地,建成国家五金工具及门类产品检测中心、非公路机动车检测中心。全市首批14个智能化工厂和无人车间试点,鸿运实业等企业列入 “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示范试点。二是着眼宜居,打造优雅城市建设示范区。新330国道一期即将开通,松石西路“断头路”、西三环道路全线通车。西山头、周塘等城中村改造项目部分安置房结顶。城西小学、中心幼儿园、污水处理厂等民生配套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三是着眼宜游,打造大美乡村建设新样板。实施“洁净城西”行动,累计清运垃圾近7000车、绿化补植1.9万平方米。重点打造永义线、永方线、赵王线等3条风景线,争创精品村1个、秀美村4个。

  第五方面重点建议:

  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

  “后半篇文章”

  钱涛等14名代表提出的《以便民服务和民心融合为重点,做好行政村调整的“后半篇文章”的建议》(第55号),由副市长胡增强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出台《关于加快行政村融合促进大美乡村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新村的班子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行政村调整后的村级规划修编、保障农村干部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全面铺开,由政府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永康农商银行开展管理。完成全市行政区域规划图调整,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工作谋划新村发展规划。大村、强村带动未进行美丽乡村创建的自然村进行“十无”达标村创建,59个行政村通过“十无村”创建验收。大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所有行政村总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上。

  第六方面重点建议:

  推进工业垃圾

  分类处置

  李俊军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我市工业垃圾分类处置的建议》(第109号),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朱志昂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在经济开发区试点,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付费、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引入第三方固废处置公司,建成工业固废在线监管和交易平台,实现低价值、无价值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化、收运规范化、处置无害化”,现已在全市推开。截至去年12月,我市“无废城市”APP注册用户达3259户,落实规范清运处置568家,规范处置低价值、无价值工业固废7000吨。同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大执法力度,共查处非法处置工业固废案件70起,处罚金额116万余元,采取刑事措施7人。我市工业固废处置“五步法”经验,受到省长袁家军的批示肯定。

  第七方面重点建议:

  加强犬类管理

  依法文明养犬

  程祖明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犬类管理的建议》(第123号),高燕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加强养犬管理的建议》(第255号),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朱志昂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出台《永康市加强养犬管理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犬类管理工作。一是构建线上+线下便民服务体系。建立养犬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实现犬只登记“线上”办理。全市排摸各类犬只2.48万只;重点管理区养犬登记办证3848只。二是营造依法文明养犬良好氛围。加强媒体宣传、开展文明规范养犬“六进”活动,开展“高密度、高频次、全方位”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三是坚决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依托网格化管理,实施错时巡查制度,不间断开展巡查。全年累计收捕流浪犬、无证犬512只;立案处罚违规养犬行为643起,取缔非法犬只交易场所4处,取缔非法屠宰犬只场所4处。

  第八方面重点建议:

  提高农饮水质量

  确保农饮水安全

  戴存章等2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第135号),由副市长胡增强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一是摸清家底,明确任务。组织力量到各村进行实地踏勘,摸清供水现状。二是落实责任,加快建设。桥下水厂迁扩建、源口水厂提升改造、方岩供水管网延伸一期等工程开工建设,上黄水厂扩建工程、四大坑水厂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全市改造管网20多个村,新增农村受益人口11万人。三是聚焦管理,破解难点。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机制,出台《关于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建设补助方案》,明确“不收水费的村不予安排任何市财政投资项目,暂停一切政府性补助”。

  第九方面重点建议:

  加强农村危旧房改造

  政策扶持

  夏志光等1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第225号),由副市长李浩锋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一是完善政策举措。先后出台城乡危旧房拆改建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明确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工作原则、救助范围、改造方式。二是加快整治进度。自开展农村危旧房排查治理工作以来,共排查出疑似危房1.5万余户,已全面完成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的治理。三是落实救助机制。经过前期摸排和多部门联合认定,确认36户为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对象。同时,积极开展建设领域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整治改造环境。

  第十方面重点建议:

  支持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应天行等14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永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45号),由副市长吕群勇包案领办。

  办理情况如下:一是抓服务、优环境。全面落实税务总局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26条具体措施,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开展“助企服务我承诺”活动,为企业、群众和基层送服务、办实事、解难题。二是抓项目、增后劲。小微企业园建设全面提速,去年10月底集中开工20个。群升智能电网、五金物流港等项目进展顺利。14个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稳步推进。三是抓科技、增活力。出台“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率先在7家企业启动试点。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获省政府2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成功对接阿里云创新中心、Google、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多家拟入驻机构。四是抓规范、提质量。国家五金工具及门类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二期防火门烧试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品字标”建设领跑全省,首批10项“浙江制造”外文标准全部来自我市。

  □记者 颜元滔 整理


永康日报 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2020-01-15 永康日报2020-01-1500005;永康日报2020-01-1500006;永康日报2020-01-1500007;永康日报2020-01-1500008 2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