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康作家姚庭在小小说领域收获颇丰
尺水兴波澜 文短意绵长
跨入二十世纪后,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传媒渠道更迭,“小小说”这一体裁逐渐跃入大众视野。2018年,冯骥才凭借《俗世奇人》获鲁迅文学奖,为中国小小说奠定了一座里程碑。小小说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文学现象。
近日,记者从市作家协会获悉了一个好消息:他的新作《石匠选婿》已被杂志《天池小小说》录用,不日刊发。如此,目前中国专发小小说的“九大”名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小说月刊》《小小说大世界》《金山》(改版前)已被他悉数攻下。
□记者 高婷婷
正名:小小说是文学而非桥段
在剖析小小说前,姚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开场:
有一次,某大刊编辑向冯骥才约稿,说如没时间,写篇小小说也行。冯说:小小说虽短,却并不好写,是需要灵感碰撞的,我还不如给你写篇长的。
故事言简意赅,姚庭借此向我们表达了他的观点:小小说篇幅虽短,但仍是完整的小说,其之所以有别于段子,在于它有完整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现在很多微信、微博上流行的‘年度最佳微小说’,实则只是桥段,是对大众读者的一种误导。”姚庭感叹,桥段可以抖机灵、睿智、犀利,但没有文学味儿,大多比较低俗、虎头蛇尾。
被誉为小小说教父的杨晓敏有一个著名论断:“小小说是一种大众艺术、平民艺术。”其大众性,在于簇拥的作者、读者群体非常广泛;其艺术性,却要求写手跳出生活表象,深入剖析内部。
那么,何为优秀的小小说呢?姚庭认为,一篇出色的小小说,思想内涵、艺术品位、智慧含量缺一不可。所谓思想内涵,是指作者赋予作品的立意。它反映着作者提出(观察)问题的角度、深度、站位、立场,深刻或者平庸,一眼可判高下;艺术品位是指作者反映或表现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其作品在塑造人物性格、设置故事情节、营造特定环境中,通过语言、文采、技巧的有效使用,所折射出来的创意、情怀、氛围和境界;而智慧含量,则属于精密判断后的“临门一脚”,是简洁明晰的“临床一刀”,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质量,可见一斑。
一直以来,姚庭在小小说创作方面追求“零度写作”:即文本表面风平浪静、寡淡如水,而内里实则暗流汹涌、幽香绵长。兼具故事性和文学性,在“俗”与“雅”的两极过渡,既可以曲高和寡,也可以下里巴人,衔接传统与现代,融合故事与细节,创作值得大众细品细看的艺术作品。
国外曾举办一次最短小说大赛,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蒂克·布朗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摘取桂冠。文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翻译成汉语,短短25字,交代了人物、情节、环境,悬念重重,回味不绝,引人遐想。姚庭说,这便是有“嚼劲”的小小说,主题是多义的,甚至是无主题的,一千个读者读完后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让读者一读再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味道。”姚庭表达了自己的愿景,要在短短几行文字中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于小小说创作,他孜孜不倦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以小见大,小小说是“尖”小说
姚庭生于1962年,1988年加入县作协,断断续续写了十多年中短篇小说,而后搁笔匿迹。2016年,以小小说开道,姚庭又杀回文坛,重新叩响文学的门扉。获奖者红墨(姚庭笔名)名字的接连出现,让浙江、乃至全国小小说界招来无数目光。三年来,姚庭的十多篇作品先后获全国小小说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2018年,姚庭的《梯子爱情》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2018)”二等奖,本人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闪小说十大新锐作家”。此外,他的作品多次登上了澳大利亚的《澳华文学》、印尼的《国际日报》《好报》、美国的《明州时报》、苏里南的《中华日报》、新西兰的《先驱报》等。还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推介海外。
当下这样快节奏的年代,小小说短小的篇幅适宜读者的快速阅读;网络上各种小小说的蹿红,也表明了公众对这类文学样式的需求。姚庭认为,在这个环境下,小小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但是,小小说的这个方寸之地能否映照出更为广阔、复杂的生活,引发读者对生命、社会更多的思考,还要看小小说作家群体能否实现艺术上的突破。
姚庭说,小小说的特质在于“小”。小小说作者要善于找到生活中不易发现的“小”,在“无事”中写出“有事”,在“有事”中引发思考。切入口虽小,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光,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在短短篇幅中倾注丰富的意蕴,有一定的内核,这就是小小说的“大”。
“从小到大,以小见大。‘小’放在‘大’上就成了‘尖’。小小说就是‘尖’小说。”姚庭语重心长。
除文学思想以外,姚庭还着重强调了小小说的语言艺术。小小说篇幅短,更要求文字干净、凝练,符合题材、人物、情境的不同需求;有诗性、信息量,追求“一字不可删”的凛然境界。小小说的词与句、句与句的组合,长短句的搭配,要像诗歌一样富有音乐性和韵律美。因此,在创作小小说过程中,姚庭阅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以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在创作方面,姚庭热衷形式上的变形,内容叙述上的荒诞、魔幻。国内,他偏爱滕刚、谢志强、莫言等;国外,偏爱卡夫卡、黑井千次、卡尔维诺等。他的作品往往从生活中取材,社会现象、书籍、报刊、影视……甚至与人交流时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都可能触发他的创作灵感。他致力于从生活“常态”中发现“反常”,在“反常”中揭示“正常”,令读者阅后欲哭无泪、啼笑皆非,掩卷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