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江南山水新城初露端倪

  描摹江南画卷 建设未来之城

  山之青:群山叠嶂哺育五金传承

  展望未来,这里

  水之蓝:连水成廊独具江南风情

  城之雅:古今融合塑造和谐生态

  居之安:未来社区充盈多元需求

  行之便:阡陌交通构建立体空间

  学之乐:书香弥漫托起青春希望

  游之趣:大美乡村编织时代气韵

  养之颐:文娱游憩开启幸福密码

  江南山水新城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范围东至花园大道、西至五金大道、北至城南路、南至金温高铁,规划居住人口规模10万人,远景人口规模不高于15万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核心区范围为“东至花园大道、南都路,西至五金大道,北至城南路、四环线,南至金丽温高铁线”。江南山水新城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丰富的山林和水系资源,地势南高北低,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形。新城范围内村庄少,人口密度低,开发量较少。目前,核心区内已建成永康高铁南站、金丽温高速、三环线、丽州南路、五金大道,台金铁路、胡则路、新330国道已开始建设,市客运中心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新城的框架雏形已基本形成。

  “千锤百炼”方能锻出一块好钢,江南山水新城同样如此。经过市委、市政府的全面谋划和精心部署,在这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幅瑰丽的画卷徐徐展开——“科技、生态、宜居、智能”,它完整地诠释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天蓝地绿的美丽家园。

  在前期规划制定过程中,市委书记金政多次强调“以美的眼光,去做美好的事业。”“精心推进,确保项目建设不失良机、不留遗憾,打造精品典范,满足万千市民的期待和需要。”“走出一条极具前瞻性,又符合本地实际的现代化城市建设道路。”同时,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群环提出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城市地标、突出特色亮点、名生共建共享四大方面发力,建设永康“大花园”精品。

  “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强化规划龙头引领,注重城市经营理念运用,统筹核心区和控制区规划建设,统筹老城区和新城区优势互补,统筹总部中心与新城区高端产业项目错位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布局,按照路网、公建、安置先行工作主线,集中优势力量攻坚,有序推进开发。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作为浙中大花园中的重要一景,江南山水新城具有生态廊道基础、丘陵盆地特色、山水人文优势。”市政府党组成员,江南山水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长林说。

  未来,它立足于城市转型发展和“优雅城市”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品质提升和城市南拓的总体格局,突出“山水+生活+产业”,将自然山水与城市格局相结合,集聚创意设计、科技研发、文化休闲旅游等高端产业,建成生态宜居家园、绿色智慧产业区、产城融合高地,努力打造永康“大花园”中的精品,打造优雅城市的“核心区”,成为多元、活力的综合服务,儒雅、悠然的游憩休闲,全民、低碳的生态宜居,丰富、共享的文创体验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是我市打造全球五金之都、优雅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进一步巩固永武缙产业带中心城市地位。

  “逆城市规划”,生态为底、山水聚落。一主两副,三轴定城;一廊贯城,山抱水绕;一核双心,八区互动。山水城联动,统筹空间格局,建设更和谐宜居公园新城。

  “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多规融合,南北两部组团交相辉映,江南北部组团发展为具备市级公共服务、高端生活服务、生态居住功能的乐活宜居城;江南南部组团发展成为集商贸服务、文化博览、星级酒店、研发设计、休闲康养、生态居住于一体的高铁现代城。

  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都市

  山水空间占比50%

  未来的江南山水新城,将是镶嵌在生态空间之中的一颗明珠。当新城设计总平面图在面前徐徐展开,放眼望去,这个生态空间由蓝绿交织而成,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50%,服务于市民的绿地和广场用地、公共管理和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和交通设施用地、商业设施和公用设施用地总量占总建设用地的70%以上。高配比的公共服务用地空间把享受自然山水资源和城市公共资源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市民,真正成为人民的城市。多彩的版图整合了现有生态资源,构建自然纽带,联通山城水脉,串联公园体系,展示传统文化,丰富美丽人居体验。

  100米见绿、300米见场、500米见水——新城的建设是自然与城市的对话。“新城的建设不是传统的‘抹平式’,而是创新的‘填空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挖掘山水地形生态优势,打造要素共生的生态山水单元,建设活力优雅、可持续性的花园城市,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宜居、在绿色中享受服务,使宜居生活特质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朱长林介绍。

  绿色将成为生态江南一张低调又极其奢华的名片,在规划编制前期,江南山水新城建设团队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用脚步去丈量山高水长,只为弄清区域内地形地貌,乃至每一条河沟、每一棵大树、每一块山坡,按照景区规划要求来做新区规划;划出生态保护红线,擦亮自然环境底色;严守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依山傍水、顺势而为,依势而建,合理利用天然的山林水体,将新城建设成全域性大景区,不搞突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开发。新城的建设打破到处都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的传统城市格局,由山体绿化、城市公园和广场、社区公园、组团绿化构成新城的多级开敞空间系统,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

  在保持生态本底的基础上,着力在“护绿”“增蓝”上动脑筋、下功夫。科学划分山体等级,保留优质林地,针对部分山体植被稀少、地质条件差、景观质量低的情况,通过可用的土石方填充、移植合适的树种进行景观优化、打造针阔林混交的多彩森林等方式,让“座座青山如画屏”;编制水系专项规划,针对江南山水新城部分区域水系不成系统、不够联通的情况,合理依托现有水系和塘面,顺应地形控制利用雨水,结合海绵城市理念适时从南溪引水,串联现有八座丘陵,连水成廊,通渠连湖,形成自流活水系统和丰富的沿水景观、滨水公园体系,塑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曲水绕八山”之美景。科学处理好新城居民与大自然动植物之间的生活共存关系,形成新城与南部山脉融合的生态景观格局,打造显山露水,富有活力,天人合一的江南山水诗画新城。

  凝聚文化传承的精致之城

  文化禀赋建筑风格相容

  江南山水新城的建设,不是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而是力争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以精品意识建设的高效利用,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新城的建设需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尊重城市开发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

  诚如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所言,江南山水新城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都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完全具备打造成一个与山水构建密切联系、凸显宜居宜游、集聚优势引擎的新型城市的各种要素,必然是永康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高地”,规划设计怎么严谨都不为过,各项工作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文化规划是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旨在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整体发展,致力培育提高文化软实力,突进文化与教育、科技、旅游和城乡建设融合。按照规划设想,江南山水新城将根据文人墨客深入考察和民间文学创作采风的成果,充分挖掘石城山黄帝铸鼎的五金文化、湖西遗址文化等其他特色文化,规划建设胡公公园以及林大宗等历史名人事迹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深刻构筑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印记,守好乡愁古韵,树好文明新风。传承永康人民千百年来走南闯北的坚韧意志、走街串巷的工匠精神、奋斗不息的勤劳品质,结合新时代优雅人文精神的培育,以重点项目为龙头,以传统文化+现代技术为手段,打造生活居住、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商业商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的新旧文化交融地,真正体现永康城市精神、展现永康城市特色、提升永康城市魅力。

  打造文化标识的基础上,建筑风格的思量同样纳入其中,古朴传统建筑与肌理为主导风貌特征,体现现代中式建筑人性雅致,自然和谐的特征;以现代主义简洁、精细的城市景观为主导风貌特征,强调永康江南山水现代先进新城的基调建筑;以建筑风格融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导的风貌特征,体现城市的新山水文化精神和创新能力;以绿色节能、花园景观为主导风貌特征,体现永康江南山水新城生态秀美、花园环境的城市特征。

  创新智慧形态的未来社区

  塑造“139”生活模式

  “一个中心”“三大未来价值坐标”“九大未来场景”,生活在传统城市中的人们也许觉得这些理念非常遥远,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那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望不可即。事实并非如此,在江南山水新城,“139”未来社区的模式将触手可及。

  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理念成为江南山水新城的重要支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服务导向,持续优化人居环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乡愁记忆、社区历史文脉,营造特色邻里关系,把社区建成城市文化公园,营造承载民俗节庆、文艺表演、亲自互动等活动的邻里交往空间。

  打造5分钟幸福生活圈,步行5分钟到达幼儿园、便利店、卫生服务站等场所;步行10分钟可达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商场、便民市场,10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100%;居民外出可以5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森林,街道100%林荫化。通过将生态景观节点与居民出行方式相结合,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搭建现代“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生活模式。

  深入谋划“市民中心”模式的创新型江南山水新城大型公建项目群(包括中国五金博物馆、永康博物馆、非遗馆、民间收藏展示馆、规划展示馆、便民服务中心、青少年成长中心、妇女儿童中心、工人文化宫、体育活动中心、科技馆、剧院、档案馆、儿童少年室外活动公园等),重点突出“服务人、教育人、 感化人、 愉悦人”的四大功能,补齐老城区城市功能短板,打造集服务、教育、展示、娱乐、体验、旅游等为一体的永康城市高品质新核心和江南山水新城新地标。

  构建“都市区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常规公交”多元化公交模式,鼓励新城居民绿色出行,支持优雅新城建设。根据道路实际功能,秉持“路不在宽在于通畅”的理念,该区域主干道两侧不规划店面、车行道底下不埋设管网,减少沿路经营行为、管网修理对道路开膛破肚造成的通行影响,建设窄路密网的支路网体系,形成环绕新城的绿廊式慢行系统。

  未来,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江南山水新城的发展重点,引进现代金融产业,吸引创意设计、科技研发、绿色低碳、智能环保等智慧产业和生态产业,带动智慧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全面引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依托高铁站前区位优势,吸引区域人才升级发展商贸金融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围绕大溪塘滨水主题公园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园周村发展文旅休闲产业。

  □记者 吕高攀

  邻里

  教育

  健康

  创业

  建筑

  交通

  低碳

  服务

  治理

  ……


永康日报 特别报道 00004 2019-12-26 永康日报2019-12-2600020;永康日报2019-12-2600009;永康日报2019-12-2600006;永康日报2019-12-2600010;永康日报2019-12-2600011;永康日报2019-12-2600012;永康日报2019-12-2600013;永康日报2019-12-2600014;永康日报2019-12-2600015;永康日报2019-12-2600016;永康日报2019-12-2600007;永康日报2019-12-2600008;永康日报2019-12-2600018;永康日报2019-12-2600019;永康日报2019-12-2600031;永康日报2019-12-2600030;永康日报2019-12-2600036;永康日报2019-12-2600038;永康日报2019-12-2600032;永康日报2019-12-2600034;永康日报2019-12-2600039;永康日报2019-12-2600033;永康日报2019-12-2600035;永康日报2019-12-2600040;永康日报2019-12-2600037;永康日报2019-12-2600041;永康日报2019-12-2600023;永康日报2019-12-2600021;永康日报2019-12-2600022;永康日报2019-12-2600024;永康日报2019-12-2600026;永康日报2019-12-2600028;永康日报2019-12-2600029;永康日报2019-12-2600027;永康日报2019-12-2600025;永康日报2019-12-2600017 2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