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县城姑娘更愁嫁?永城爹妈来回答!
“
最近,一篇网文《女儿没结婚,县城的妈妈过得怎么样?》引起热议,呈现了县城未婚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选择。剩女多于剩男的情况,在大多数县城都存在,我们永康也不例外。相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单身女性,县城大龄女生的未婚压力,通常来自于亲情对她们的“逼迫”和择偶资源上的“限制”。
那么,在永康,子女没结婚,父母是怎样的状态呢?这次,永报佳缘将切换到父母这代人的视角,听听家长心里的困惑和纠结。
“结婚宜早不宜晚,不结婚的人生不完整”
1
“孩子呐,还是小时候好,长大了不受管。”今年53岁的孙美慧(化名)眉头紧皱,甚是感慨地对记者说。而她所谓的“忧愁”源自于家中29岁的女儿莉莉(化名)。
29岁,对于身处小城市的姑娘来说,是个尴尬的年纪。在孙美慧的眼里,女儿的大部分同龄人都已结婚生子,她只要再拖几年就沦为“大龄剩女”。偏偏莉莉对结婚的兴致不高,光今年就相亲了六个男生,结果一个都没成功。为此,孙美慧找女儿谈过心,试图听听她在择偶上有哪些具体要求,以便托人介绍更合适的。不料,莉莉的一句话堵得她哑口无言。
“我不去相亲行吗?结不结婚,是我的自由。”孙美慧学着女儿的语气,边说边摇摇头,无奈之情浮现在脸上。她自认不算是不开明的家长,她从不催婚,就连安排相亲也是向女儿确认后才答复对方。女儿“不想结婚”的回答,让她耿耿于怀:“现在的年轻人有点太自私了。觉得结婚就是吃亏受罪,还要去伺候别人,不如不嫁。”
孙美慧一直生活在永康城里,她更没法理解女儿口中大城市那些不婚女人的生活方式,她只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跟大多数人一样,不要被歧视的目光注视。
在孙美慧这辈人的观念里,结婚是必须完成的一件事,否则人生缺斤少两,是不完整的。“你看看,身边有多少人不结婚的?你如果不结婚,邻居、亲戚的口水都能淹死你。”她搬出小时候督促莉莉写作业的例子,试图以此来劝诫女儿“回头是岸”。
“早晚都要写,干嘛不尽早写完?这样岂不是就能玩得更尽兴?这道理放在婚姻上也一样。反正早晚都要结婚,那当然要趁早。成家立业,首先要成家,才能立业嘛。”
结婚、生子、创业、养家……孙美慧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阶段都是有次序的,只要一个没达标,就无法展开下一个。而且,她口中的“结婚要趁早”,还有一个关键——你年轻,你才有足够底气进行甄选。等拖到30岁甚至更大岁数,就不得不将就,因为可挑选的也许只剩“歪瓜裂枣”了。
2
“我是过来人,相处过才能知道喜不喜欢”
女儿32岁还没结婚,这让63岁的吕方芝(化名)觉得,在朋友圈里有些抬不起头来。
随着女儿的年龄逐年增长,吕方芝的择婿标准也在一年一年放低。四五年以前,每个相亲对象的照片,都得在她那里先过第一道关。但凡有点不满意的,就毫不犹豫地筛掉。“我女儿长得蛮漂亮,之前来问的人有不少呢!至少相貌这关,得配得上我女儿。”
但现在,吕方芝的想法变了:“长得好不好看,有什么要紧?”为了把女儿嫁出去,她主动成了各个相亲对象的“说客”,努力地把男方身上的“卖点”找出来,再向女儿“推销”。没想到,女儿并不怎么领情, 总是揪着对方的短处不放。于是,她索性“霸王硬上弓”,直接把微信号塞给双方。
前段时间,吕方芝回乡下老家走了一趟亲戚,正巧亲戚邻居的小儿子听说年龄相当,品貌不赖。于是,未经女儿同意,就把微信号辗转给了小伙,说是先聊起来看看,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没想到,这回彻底踩到了“地雷”,女儿当面和她吵了一架。原来,这小伙子只有高中文化,在学历和谈吐上,两人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女儿喜不喜欢,明明是最重要的一环,却被这位“饥不择食”的母亲严重忽略了。“不相处,怎么能喜欢?多接触下,有什么不好?”吕方芝仍在这一问题上态度执拗。
说来也巧,吕方芝自己年轻时,也是被催过婚的。据说,当年她也老大不小还没嫁人,她的母亲同样也是使尽了各种法子。为了防止她半夜出逃,晚上睡觉还用一根红绳系上,一头系在女儿脚趾上,一头系在自己手腕上……
“我后来还不照样结婚生孩子?”所以,吕方芝自认为很有资格以过来人的身份,对自家女儿进行必要的三令五申——即便现在对方不领情,但她相信以后女儿自然会明白,一切都是为了她好。现在,她的想法就是:只要是个男人,愿意对自家姑娘好,不管什么工作条件,什么家庭背景,她都支持。
3
“找对象必须千挑万选”
许多父母发愁,是因为孩子太挑剔导致难嫁,而接下来这个故事,是由于父母太挑,孩子不容易嫁。
跟同龄人相比,陈琴(化名)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自己和丈夫都是正经单位退休的,女儿也是一名公职人员,今年28岁。孩子没结婚,但陈琴却不急,看起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旁人对她家孩子的单身情况也不诧异,“你们家闺女优秀,是得好好挑一挑。”
周围的亲戚朋友都知道,女儿一向是陈琴夫妻俩的骄傲,各方面条件都担得起“优秀”二字。个子高,模样不差,月收入稳定。参加工作不久,两口子就给女儿单独买了辆车。
由此可见,关于未来的女婿,夫妻俩的期望肯定也不低。“长相端正,至少本科学历,有正式工作,有车有房。”在陈琴看来,这是给孩子挑对象的基本要求。但是,她渐渐地意识到,在永康这样的小地方,条件相当的人里,同年龄段的男生已经很少有单身的了。而女儿自己谈的,他们又不满意。
陈琴告诉记者,女儿上大学时交往过一个男朋友,原想毕业后两人一块儿留在杭州,可由于他们夫妻俩催着孩子回永康来,最终导致两人分手了。“我们是考虑到她在外打拼不容易,也不希望她找个外地的结婚。在永康,优秀的男性资源肯定是有限的。”陈琴的丈夫聊起身边朋友的孩子,他说,许多优秀的男生都离家发展了,而他们又不愿意女儿去外地,这在无形中就舍弃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别人帮忙介绍的几个永康本地男生,陈琴也总能挑出缺点来。不是家庭条件不好,就是职业不行。之前有位男生是名医生,性格也好,美中不足的是个子矮。陈琴毫不犹豫,就替女儿拒绝了。
夫妻俩不急,女儿却有些不耐烦了,埋怨起父母亲太挑剔,别人都不敢来娶她。而这些埋怨在夫妻俩听来就是一阵耳旁风,他们觉得女儿是小孩子心性。“找对象,必须得千挑万选,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我们是为了她好啊!”
●
香香姐有话说
很多父母会觉得,小孩子年轻,目光短浅,考虑不周到,只图眼前一个人的自由自在,又或者还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等着一位十全十美、举世无双的如意郎君,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云来娶自己!父母觉得孩子太挑剔,有必要提醒她:“别做美梦了,人间只有柴米油盐搭伙过日子。”催婚便成了他们人生的重大任务,就像之前催孩子写作业、催孩子早点睡觉、催孩子抓紧上学一样,在婚姻问题上,他们依旧像赶老牛似的。
其实,不图别的,家长之所以催婚,是因为他们的责任感太强,他们觉得自己肩负重任,不可懈怠。当然,一些不顾子女想法、饥不择食的父母,其实跟身处县城不无关系。像在我们永康这样的小城市里,几个人就能串起关联,这显然会让部分爱面子的家长,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以及子女的看法。
“你老大不小了,还不成家。你想想,人家会怎么看你,又怎么看我们?”这大概是最让大龄“剩女”们反感的催婚理由,但又确实是父母们催婚背后的真实心理。
在电影《剩者为王》中,舒淇与母亲对峙,吼出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歧视已经够多了,现在你还要来跟他们一起歧视我?”结婚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父母又何必为了满足他人的眼光,将子女真正的幸福作为赌注?
对于县城的姑娘而言,择偶资源上的限制确实构成了他们面对婚姻时的无可奈何。如果这时,父母也不顾他们的意见,强塞一些不合适的资源给他们,那只会越发再度激起“逆反心理”。
感情问题
@香香姐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活动
□记者 马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