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讲述地方故事 展现地方文化 呈现时代风貌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播出永康篇
□首席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11月29日22时47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中国影像方志》栏目播出浙江卷·永康篇,用镜头讲述永康生动传奇的地方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介绍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呈现永康的时代风貌和沧桑巨变,彰显永康人民勤劳智慧、生生不息的血脉精神。
“你哪里,我永康,永康哪里,长恬雅庄。永康侬,永康腔,三十六行出永康,五金之都生产忙,人民生活真安康”,永康篇以一首甜美的永康童谣入画,通过地名记、人物记、古镇记、文化记、音律记、手工记、当代记等7个篇章,详细介绍了永康地名由来、历史文化名人胡则、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芝英镇、永康行担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鼓词和十八蝴蝶、永康铜雕和工匠文化、陈亮文化及其对五金产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永康五金产业与永康历史人文一脉相承,正如永康篇在后记中所说:“从行担走四方的百工之乡,到拥有国际视野的五金之都,永康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永康人看来,农商并重才得民生之利,勤勉不怠方能永葆安康。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里,永康勇立潮头,迸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永康篇播出当晚,我市社会各界纷纷通过电视、网络等第一时间收看。节目播出后,我市各界反响强烈,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弘扬、传承、发展永康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作为永康人的自豪感。“一部好片,两眼欲穿;三春启动,四方寻访;五更灯火,六方考祥;七彩呈瑞,八度幸伴;九月雕琢,十台绽放;百姓共品,千秋留芳;万众成城,永葆安康。”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观看后,写下了观后感。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而地方志承上启下,记录了各地的历史变革、文化传承、地理风物、风俗民情等,形成了独特的方志文化。作为大型文化影像工程,《中国影像方志》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解读地方志、从地方志的角度彰显中华文明,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而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立传。《中国影像方志》以我国行政区划中的县和县级市为拍摄主体,每地1集、每集40分钟,计划摄制2300集以上。
扫一扫 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