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浙中发现上山文化遗址12处,我市就占了6处
“上山文化”能打造成我市金名片吗
本月初,浙中考古基地落户金华,这一消息振奋人心。更令人欣喜的是,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全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18处。其中,金华市有12处,而我市,占金华市的二分之一。
相比“良渚文化”“河姆渡遗址”,“上山文化”是一个新名词。但是,根据专家学者研究确定,“上山文化”的历史比前两者更加悠久。近日,记者联系到我市“上山遗址”的发现者胡高强,从他口中了解我市“庙山遗址”的发现发掘过程,探寻“上山文化”捆绑申遗的可能性。
□记者 任晓
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
最早距今10000多年
记者了解到,“上山文化”是迄今为止,我省境内发掘并命名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8400年至11400年。本世纪初在浦江县黄宅镇上山发现而得名。“上山遗址”出土后,不少专家学者就这一遗址进行现场探勘、交流讨论。
据了解,自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上山文化考古取得显著成果,全省发现了由18处遗址构成的“上山文化遗址聚落群”。该聚落群分布在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是迄今我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上山文化遗址分布于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海拔约40米至100多米不等,为长江中下游以及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探索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上山文化分为早、中、晚三大期。早期,年代上限距今10000多年;中期,年代距今约9000年;晚期,年代距今约8500年。在1500多年的时间里,上山文化在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稳定发展。聚落群内普遍发现以“排柱式”木构建筑为主要特征的居住址,并发现了环壕遗迹,证明聚落定居已经成为上山文化的生活模式。
上山文化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早期稻作遗存。在上山文化遗址群内普遍发现了稻作遗存,包括浮选出土的炭化稻米和稻谷小穗轴、陶器制作坯土羼合料中掺入的大量稻壳、红烧土块中包含的炭化稻壳、文化堆积中提取的稻谷植硅体等。专家学者通过对出土的各种稻遗存形态特征的综合研究发现,上山古稻已经出现了驯化特征。通过对各遗址发现的围壕、房址等遗迹现象、以及陶器和石器的综合分析,上山文化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初级村落,上山先民开始稻的耕种实践,上山文化已经处在了稻作农业生产活动起始阶段。
长田遗址挖掘现场
“庙山遗址”处于上山文化早期
“我一直都喜欢去山上找奇形怪状的石头。”胡高强是我市民间考古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自从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上山文化现世后,他就在想,我市的环境与浦江相似,距离也不远,会不会也存在上山文化遗址?当时,他了解到,上山文化的代表石器是夹炭红衣陶片。于是,此后上山,他就有意无意地更加关注所捡到的东西。
对胡高强而言,2007年注定不平凡。当年,他在经济开发区苏溪村边上的庙山上发现了类似夹炭红衣陶片的陶片。于是,他赶紧联系市博物馆。之后,这些陶片被送至省里,最终确定,的确属于上山文化。
“后来,经过技术确认,这些陶片距今有9000年甚至是10000年。”胡高强说,2008年,省考古专家来到庙山,挖掘这一遗址。据了解,遗址面积约为32000平方米,当时挖掘面积约为12平方米。遗物有陶器、石器等。陶器以夹炭红衣陶为主,夹砂陶少量。器型有大口盆、双耳罐、卷沿罐、圈足盆等。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包括石磨盘石、魔棒、石球、砍砸石器、石片石器等。
“根据专家对遗址出土陶器的器型和胎质分析,庙山遗址应该属于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的早期。”胡高强说。
庙山遗址出土后,胡高强并没有停下他探索的脚步。“既然千万年前苏溪村有这个条件,那附近的村子是否同样也存在?”带着这个问题,胡高强继续他的“考古”探索进程。2009年,湖西遗址出土。
“湖西遗址中挖掘出来的陶器,那是真漂亮。”说起湖西遗址出土的陶片,胡高强兴致勃勃地翻出手机相册,找出当时出土陶器的照片,其中还有较为完整的碗。这些陶器的样式与现今的有差异。他说,有些器具作何用途,他至今也没想明白。除了陶器,湖西遗址里还发现了陶俑,现今还留有色彩。接下去的时间里,太婆山、菴山、长城里、长田的遗址被发现。
太婆山遗址位于古山镇雅溪村寺下湖自然村,现存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现场采集的标本有打制并有滚磨痕迹的圆石球、钝角长方体的石磨棒、石锤、石斧及夹陶炭等。
“长田遗址是今年刚开始挖掘的。”胡高强说,长田遗址挖掘出的陶器较为完整,色彩也保存得较好。记者在他展示的照片中看到,这一遗址中有许多坑,还有几个是坑中有坑。胡高强说,这里可能有两批或是更多人居住。他说,前一批人可能会因为天灾人祸离开所居住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后,下一批人或许就看中这里的环境,就在此定居。当然,事实如何,有待专家作进一步考证。
上山文化具备捆绑申遗条件吗
“这些年,好几批外国专家学者来我们永康,专门为了这些遗址来的。”胡高强告诉记者,每次有专家学者到来,他都作为向导陪同。他说,为了保护遗址,大部分遗址都已经实行回埋。湖西遗址中,还有一处开放着,供专家学者取土样。
胡高强说,曾经有专家学者提出,浙中发现的“上山文化”存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之前也有捆绑申遗成功的案列。
记者了解到,上山文化是早期新石器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金衢盆地周围的山脉中,也发育有石灰岩溶洞,但没有发现与上山文化同时期的洞穴遗址,这说明上山人告别了祖辈的洞穴,搬到了盆陵地区,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定居。“从洞穴迈向旷野,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胡高强说。
“有专家认为,浙江中部能够发现如此密集的早期新石器遗址,非常难得,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都是唯一的。”他说。从这个角度来说,现有的发现,上山文化遗址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捆绑申遗”的基本条件。
说到这儿,胡高强提到了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若是上山文化申遗成功,我市就会因此多一张金名片。他了解到,我市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参加展览,他所听到的反馈中,好评不断。
“有没有可能,到了某一天,旁人提起永康,除了五金之外,还有上山文化?”胡高强说,他十分期盼下一个上山遗址出土,也期待着上山文化能走入大众的视野。
胡高强(左一)等人与省专家(前)合影
专家在取土样
长田遗址出土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