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文旅动态

文章导航

  历时2个月完成《中国共产党章程》小楷作品

  我市八旬农民书法家献礼祖国

  一个人,一支笔,宣纸12张,总长16.96米,共1.5万字,历时2个月,初稿一份,终稿一份……这个人是我市“农民书法家”俞兴邦,这份终稿,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小楷作品。

  近日下午2时,市博物馆会议室中的回字形桌子,铺满了这份书法作品。当天,俞兴邦将这份作品捐赠给市博物馆,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记者 任晓

  为祖国70周年华诞

  献上自己的心意

  “俞老并不是共产党员,他的这一举动更加说明了,我们党是有力量的,是有魅力的。”捐赠仪式上,市文联主席胡培新说。

  俞兴邦今年85岁,舟山镇上丁村人,五岁开始便练习书法,得过不少奖项。这份《中国共产党章程》小楷作品是他82岁时完成的。据了解,书法作品完成之后,他是打算自己收藏的,期间有人花重金求购,也被他婉拒了。当问到为何要捐赠给市博物馆时,他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这份党章小楷作品就是他最好的礼物。

  “最新一版的《永康市志》中有对我的介绍,这是家乡对我最大的肯定。”俞兴邦说,对此,他感到非常荣幸,也想为年轻一代的成长留下自己的一份心意,故而萌生了捐赠作品的想法。

  打印模板确定行列

  校对初稿作为基础

  “我觉得,党员写党章这个办法很好。写过一次胜过读三至五次,更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记在心里。”2016年,党员抄写党章,这也是俞兴邦萌生书写党章念头萌生的契机。俞兴邦告诉记者,他本人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两个女婿、一个外甥是党员。他看着他们抄写党章,觉得他们并不是书法的行家里手,加上工作忙时间紧张,字不是很好看。于是,他就提出了用小楷抄写党章。

  有了想法后,俞兴邦马上就付诸行动。“誊写党章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有丝毫差错。”他说。他先将党章全文打印出来,确定每列多少字,然后再用铅笔在宣纸上划线,最后再根据所划线进行抄写。

  当时正是盛夏,屋内闷热。考虑到开了电风扇,宣纸容易被吹起,落笔后的墨汁容易晕开,所以,俞兴邦并没有开电风扇,每次抄写都满头大汗。“每个字都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每次书写的字数多了,眼睛会受不了。”他说。

  “初稿是写底稿的基础,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分量比最终稿重。”俞兴邦说,写初稿时,就要确定字的大小、位置,也是一场练兵。完成初稿后,他一字一句反复进行校对。谨慎起见,他又让家中年轻人再次进行把关,确认无误后,正式开始誊写。“这回抄写,就要完全依托于初稿了。”他说,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月,最终稿完成了。

  捐赠现场

  小楷作品


永康日报 文旅动态 00015 2019-10-16 永康日报2019-10-1600005;永康日报2019-10-1600008;永康日报2019-10-1600010;永康日报2019-10-1600013;永康日报2019-10-1600014;永康日报2019-10-1600019;永康日报2019-10-1600020;永康日报2019-10-1600007;永康日报2019-10-1600011;永康日报2019-10-1600006;永康日报2019-10-1600009 2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