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磊:六年磨炼终成骨干民警
寻找最美浙警
□通讯员 应帅
“没想到,我会在今天这样的日子收到这枚奖章。”1日下午,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吕振标将一枚三等功奖章送到象珠派出所民警杨磊手中并亲手为他戴上。授奖后杨磊非常激动,说这是他献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礼物。
其实,早在2019年8月杨磊已经获奖,但由于之前一直在外出差、追捕犯罪嫌疑人,所以一直推迟到了当天。
从新警入编到骨干民警,杨磊付出了许多。说起从警初衷,杨磊用了一个词概括——遵从父愿。
杨磊(右)接受三等功荣誉奖章
放弃金管研究生,穿上警服
杨磊今年28岁,浙江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毕业。大四的时候杨磊报考了金融管理专业研究生,同时还进行了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
但在最终职业的选择上,杨磊和父亲发生了分歧。
杨磊的父亲是转业军人,对纪律部队有着深厚感情。他明确希望杨磊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最终杨磊拗不过父亲,选择报考永康公安,没想到一考就中了。于此同时,研究生的考试成绩也下来了,金管专业也向杨磊敞开了大门。该何去何从?几经考虑,杨磊选择穿上警装。
然而从警没多久,杨磊就“后悔”了。永康公安有一句俗语,叫“贺新警”——只要新警一上任,老天爷就会安排一堆难缠的事情等他们去处理,由此迅速提升新警的业务能力。杨磊新到象珠派出所没多久,就被“贺”了一把。
2014年6月份的一天,杨磊接到一起聚众斗殴的报警。到现场后,地上一滩滩的腥血,让杨磊胸口着实一紧。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伤者皮开肉绽,似被刀砍中的伤口深不见底,血还咕咕直冒。这样的场面,杨磊哪怕在电影里也不曾看到过。
据杨磊回忆,这个案子一共处理了十几个人,是他主办的第一个大案。当时的他还对办案很陌生,因无知而焦虑,因责任而担忧,整整三个月,杨磊到处请教,细致侦察,唯恐遗漏一个案犯,生怕放过一桩余罪。
杨磊说,当时每天真的可以用焦头烂额、寝食难安来形容自己。这种压力,没有待过基层派出所的民警不足以谈感同身受。为此,他曾向父亲抱怨当初的选择。但父亲教育他说年轻人多经历一些是好的。最终,杨磊成功将案子移送起诉,他的办案水平也因此突飞猛进。
严守口风扫黑恶,一身正气
2016年6月份的一天,有人报警称市象珠镇官川村有人打架。接警后,杨磊和同事迅速赶往现场,发现在场至少有200来号人。
原来,该村某工厂有一云南籍工人,在上班时猝死,死者一方召集100多号老乡举着花圈、香烛到村里来讨说法。而本地工厂主也不示弱,就地迅速聚集了100多村民与之对峙,双方各执一词,情绪火爆,局势紧张,群架斗殴一触即发。
杨磊立即将该情况汇报所里,后迅速进入现场调和矛盾。杨磊回忆,当时他非常紧张,一旦双方发生摩擦,后果都不堪设想。为此,杨磊一双眼睛死死盯住双方异动,两只手拼命推开冲上来“说理”的人。
没想到,杨磊这样的行为竟遭到了矛盾双方的无理指责。死者一方指责警察维护本地人,村民一方则指责警察放任外地人胡作非为。杨磊顶着压力,一边劝说一边等待增援。最终增援力量赶到,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2018年3月,一起诈赌的报警又引起了杨磊的注意,他怀疑这起案子有“黑吃黑”嫌疑。当时,全国正掀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轮高潮。杨磊顺势而为,缜密侦查,一举破获了以杨某熙为首共十多人的涉恶团伙。
为了这起案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杨磊不是在出差就是在看守所。杨磊说,为了“抢”到一间提审室,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在看守所门口排队了。
由于是涉恶案件,人员关系复杂。杨磊在办理这起案件的过程中,曾有亲戚朋友旁敲侧击来向他探口风。杨磊一律避而不谈,守住了人民警察一身正气的底线,彰显了人民警察惩奸除恶的初心。也就是这起案子,让杨磊荣立个人三等功。
从门外汉到骨干,不断上进
从当初放弃金管研究生学历,到一考而过入警队,再到获得三等功荣誉……6年磨炼,追求上进的杨磊已成一名门外汉,成长为骨干民警。
杨磊说,从警以来,他当过片警、治安警、兼职法制员直到现在的刑警,公安系统的许多业务他都接触过。看得多,干得多,想得多,人自然就会改变许多。
他坦言,当初选择从警,一定程度上是替父从警,他不再向父亲抱怨,反倒感谢父亲当初一再的坚持。正如他父亲所说,年轻人需要多经历一些,而警察恰恰是磨炼人最好的职业。这些年的改变是一种向好的改变。
杨磊说,荣誉的获得有付出也有幸运,事实上自己还很年轻,许多方面还做得不够,还得向前辈们多取经、多学习。他希望自己能在公安事业上有一番作为,未来有机会能将更大的荣誉献给祖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