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依托“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我市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实现美丽“蝶变”
70年斗转星移,永康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旅游业日益繁荣兴盛、产业规模日渐壮大,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了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从粗放发展型向集约高效型、从低层次开发向高品质提升的新跨越,步入一个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今年1-8月,我市共接待游客1451.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54%,旅游总收入150.14亿元,同比增长22.59%。
如今的永康,产业因旅游而兴,城乡因旅游而美,百姓因旅游而乐。
全域旅游工程深入实施
小场景
25日,在五金城开电料店的胡女士忙得不可开交。“上午刚来了一批上海客人,选购了很多电料,呶,听说下午还要来一批客人。”
近几年来,我市依托五金工业优势,打造工业旅游特色,产业融合不断加快,形成了“山水+五金”特色旅游品牌,推出了“五金天堂·旅游筑梦”系列工程,打造“五金产品、精品线路、示范基地、旅游购物、特色展会”五位一体的永康工业旅游发展新格局。我市还创建了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锡雕馆、浙江神雕铜文化博物馆、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等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形成了跨越五大行业,集3000多家企业和上千种工业旅游产品为一体的工业旅游产业规模。“山水+五金”工业旅游全面提升了永康全域旅游品位,推进了工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现实影像
2016年,永康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此后,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确定了2019年、2021年分步实现创建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区的奋斗目标,把143项创建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和镇街区。我市还组建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政府各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此外,我市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列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并纳入全市年终综合考评。
A级旅游创建遍地开花
小场景
25日下午,趁着博览会开幕前的空闲时间,奥宇公司的周女士带着山东来的几位客商游览了方岩景区。
“方岩大变样了!以前道路两侧拥挤不堪,吆喝声夹杂着汽车喇叭声,嘈杂的环境与漂亮的丹霞地貌不匹配。”山东客商华振宇说,如今的方岩景区道路两边是拆迁平整的地块,抬头远眺,映入眼帘的丹霞地貌像红色晚霞一样美妙。
现实影像
今年我市与浙江银泰文旅集团成立了永银旅游开发公司,计划5年内投资15亿元,修复和建设文旅设施,同时申报“浙江诗路文化带”重点项目,力争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将方岩风景名胜区打造成自然景观优美、历史积淀丰厚、民俗文化独特的“浙东第一山”,使方岩景区重放光彩。
其实,方岩景区5A级景区创建只是一个缩影。目前我市已创建9家国A景区、51个省A级景区村庄,成功打造了园周、大陈、塘里等美丽乡村示范点,陈亮故里线、美丽双舟线等美丽乡村风景线。其中水莲园周景区、大陈景区通过国家4A景区景观评审;前仓镇、芝英镇、舟山镇列入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并全部申报创建省A级景区镇。同时,我市积极争创省文旅产业融合改革试验区,公布五金文化街区等24个基地、景区、村庄、街区为文旅体产业融合示范创建培育基地;制定实施《永康市传统五金工艺大师评定与奖励办法》。
乡村旅游驶入了快车道
小场景
这几天,前仓镇大陈村竹桥客栈掌柜陈勇江特别忙。一边忙着管理客栈的大小琐事,另一边还要照料田野里今年新来的宝贝疙瘩。原来,他说的宝贝疙瘩是今年新引种的水果,名叫八月瓜。
“现在来大陈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对瓜果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去年开始涉足旅游行业的陈勇江又把目光瞄向了瓜果销售。他说,很多返程的客人都喜欢带点舜芋、葡萄或者是芋头丝、萝卜干等一些土特产回去,但村里种植的蔬菜水果不多。“八月瓜的引种只是一种尝试,接下来,我想打造一个原生态的瓜果蔬菜基地,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客人的需求,也会给客栈带来商机。”陈勇江说。
近年来,大陈村引进通过发展旅游业打造美丽乡村的理念,在短短四年里,从一个地理位置偏僻、劳动力外流、集体经济薄弱的小山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特色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悉,如今该村已有约80%农户从事民宿旅游及相关产业,间接带动本地村民就业达95%。据不完全统计,由乡村旅游带动发展的民宿、餐饮、文创产业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
现实影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市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如园周村、龙川文化园、西溪影视基地、大陈村、塘里村等成了热门景点,节假日更是人气爆满。
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我市采取了“旅游+农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旅游+体育产业”“旅游+健康养生产业”融合体验方式,并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各村特色,打造多种乡村旅游模式。如大陈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按照统一营销、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财务“四统一”模式,开展规范化运行;作为“国字号”的幸福村——江南街道园周村,借助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创新兴村模式,打造“南方长城”,发展绿色餐饮,平均每月观光游客达5万人次以上,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唐先镇依托特色农业,建起“十里葡萄长廊”,构建美丽风景线,游客纷至沓来,当地上万农民得到实惠。 □记者 童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