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理与安顺场
□应忠良
长征新旅日记
10
5月26日 晴
1935年的5月中上旬,渡过了金沙江的毛泽东和中央红军,由滇入川,来到了与禄劝一江之隔的会理地区。举行了著名的“会理会议”。昨晚,我们又循着红军的行军路线,抵达会理。
会理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要塞,被称为“川滇锁钥”。时至今日,会理仍不失古城风韵。钟鼓楼兀自鹤立,几条老街古色古香,店肆林立。拱极门外小广场,露天电影正在放映经典旧片。华灯初上,我们漫步街头,仿佛时空穿越,新旧交叠。
会理会议的旧址在离城8公里的山上。很显然,为了发展红色旅游,公路、环境都刚刚经过整治,完毕不久。几组雕塑作品也是非常精美,主题突出。原以为会址该是一座楼房,不曾想却是一个非常简陋的房棚。除了会议桌凳,角落里还摆放着几张用门板搭起来的简易床铺。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此举行。不少与会代表就吃住在里面。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邓发、凯丰、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有关形势的报告,并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阐明了机动战略的正确思想。会理会议是长征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统一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巩固了“遵义会议”的成果,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延续。因此,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参观过程中,我突然想,话语的分量不在于声音大小,声嘶力竭也许正是虚弱的体现;会议的重要无关地点、无关鸿篇大论,更无关规模与奢华!要紧的是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告别会理,我们一路向北,继续赶路。许是海拔变化的缘故,公路两边的山峦,云遮雾罩,少见真容。下得车来,凉爽宜人,仿佛一下子从昨日的夏天重回春日。
位于川西石棉县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是我们此行必去的选项,不光是因为红军长征,还因为石达开。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的必争之地。众所周知,翼王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著名的战将和帅才,曾经所向披靡,战果累累。由于太平天国内讧,石达开于1857年5月,被迫出走天京。1862年初,石达开率部由湖北入川。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绕道川西南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取川西平原。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因有违天时,战略失当,结果被清军和土司军队包围,孤军奋战,陷入绝境,全军数万人覆没于紫打地即今天的安顺场。一代枭雄,饮恨大渡河畔,留下悲歌一曲。
无独有偶。时隔72年后的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也来到了安顺场。为此,蒋介石扬言,要让毛泽东成为石达开第二!只是红军不是太平军,战事的发展让蒋介石再度失望。当年红军先遣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大渡河边仅有的一只小木船。5月25日,由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一营营长孙继先指挥,以及强大的火力掩护,以红一团一营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17名红军勇士,在当地老百姓和船工的协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成功,歼灭守敌,占领了北岸。
8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安顺场凤凰涅槃,已然脱化成为一个环境优美、风格独具的风情小镇。如茵的草地上,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幸福洋溢。几位老人旁若无人,耍刀舞剑,身姿矫健。位于大渡河边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史料陈列室”,建筑规整,资料翔实,实物丰富。工农红军与石达开一胜一败,其成功得失因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条是人所共知的,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个馆室恰似两面镜子,观照古人过去,证鉴现代今人,发人省察,引人深思!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