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深度报道

文章导航

  这块高山瓜品牌何日不再靠天吃饭

  超强梅雨“后遗症”引发棠溪区域瓜农深层次思考

  □记者 秦艳华 实习生 应枝娟 孙一鸣

  又到高山西瓜上市时。连日来,西溪镇棠溪村、义门村等迎来了一批批老顾客。高山西瓜味美,但今年产量同比下降,原因是5月6月的超强梅雨季,西瓜无法正常授粉,导致减产、生长期延长。

  如何让我市的高山西瓜在不利天气影响的情况下既丰产又丰收?这不仅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更要不断提高种植技术,适时分批种植延长采摘期,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

  陆续分批上市

  今年成熟期略有延后

  西溪镇是我市高山西瓜的主产区。海拔600多米的该镇棠溪村上徐自然村、义门村后岗头自然村,日夜温差大,土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产出的高山瓜甘甜如蜜,营养丰富。位于高山顶的上徐自然村,因光照充足,沙质土壤,产出的西瓜格外甜。

  “今年西瓜成熟了吧?帮我留200斤。”“我明天上午来运,帮忙采摘100斤。”……连日来,棠溪村上徐自然村村民马德金忙得不可开交,今年60多岁的他从早忙到晚,每天天蒙蒙亮,夫妻俩就上山采摘,忙着接听老顾客的预约电话。

  “今年西瓜成熟比去年略晚,近几日才上市,卖2元一斤,但品质如何心里也没底。”马德金说,连年来村里的西瓜供不应求,每年上市时唯一的进村道路上都停满了大小购瓜车辆,销售根本不用愁。

  在上徐自然村迎来购买热潮时,3公里外的棠溪自然村首批西瓜早已上市。“今年首批西瓜于7月中下旬成熟,但产量少了五成。”棠溪村棠溪自然村村民陈邦林说,今年首批西瓜产量低效益低,希望接下来的好天气能让后期成熟的西瓜丰产。

  与棠溪村相比,该镇下赵村、义门村后岗头自然村的西瓜稍早陆续成熟,其中租在下赵村种植西瓜的磐安县新渥村村民郑千山已连续卖了20多天西瓜,收入1万多元;后岗头自然村的西瓜于7月底陆续成熟,吸引了一批批老顾客、批发商前来采购。

  棠溪高山西瓜陆续上市

  马德金介绍高山西瓜长势

  受前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高山西瓜减产

  眼下,西溪镇各村的村民们起早摸黑忙着采摘西瓜。“前期遭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西瓜只长藤不长个,生长期延长。”马德金说,种了20多年的西瓜,首次遇见这样的天气,从5月25日开始就遭遇了连续的阴雨,希望接下来的高温天气,能确保8月10日左右上市的第二批瓜取得好收成,弥补些损失。

  一直来,传统农业发展靠天吃饭,天气因素直接影响了果农收成。今年由于前期雨水较多,西瓜授粉难,导致无法正常生长。

  “西瓜藤叶子长到10-15张时结出的果实品质最好,今年最佳生长期时常常下雨,影响了授粉,因此为了确保产量只能自由挂果,这些瓜品质如何心里也没底。”马德金说,西瓜授粉期比较短,一般在上午9至11时,这也意味着这段时间天气晴朗才利于结果,如果授粉期经常下雨,就会直接影响挂果率。

  聊起今年西瓜减量的情况,陈邦林也深有感触。“今年最早的西瓜藤受雨水天气影响已基本瘟掉,首批西瓜产量低。第二批影响不大,但总产量与去年相比肯定大幅减少。” 陈邦林说,去年天气利晴好,西瓜大丰收,一根藤上长了多个西瓜,收入2万多元。今年接下来的几批瓜若价格上扬,能卖到每斤2元,收入估计也有1万多元,可与往年持平。

  分批种植延长采摘期,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增收

  今年57岁的陈邦林是我市较早的农业函授大学毕业生。今年他家流转了10多亩土地种植生姜、药材、西瓜等。种植的4000多根西瓜,主要品种有早蜜8424等,分4批陆续上市,首批于7月20日上市,最晚的一批估计9月初采摘。

  “按照往年情况,每年西瓜收入1万多元,贝母等药材收入1万多元,生姜5万多元,全年总收入约10万元。” 陈邦林说,虽然今年前期西瓜效益不好,但后期这几批生长好收入能稳定。

  相对于海拔略低的棠溪自然村可分多批灵活种植高山西瓜,上徐自然村种植模式就比较单一。“村里海拔较高,光照较为充足,较晚种植的西瓜会因温度过高而倒藤,加之这里的农户以散种为主,要在几亩田里配上农业设施成本太高,不现实。”马德金说,村里每年只能种一批西瓜。这批西瓜的收成直接决定了收入,多亏7月底的晴好天气,许多瓜的小藤上也陆续挂果,果型虽然相对小些,但口感应该还不错,还能弥补些损失。他希望有能力、有情怀的有识之士,利用那里得天独厚的优势,种植高山果蔬,发展观光农业等。

  “因为西溪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传统的种植模式,这里种出的高山西瓜全市有名,特别是上徐自然村等好品质的瓜销路不愁,但由于散户种植规模小、靠天吃饭、销售渠道单一等制约,要打响棠溪区域高山西瓜品牌不易,需要有识之士共谋发展,走出一条精品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西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西溪依托影视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的绿色发展之路,成功串联了一个个的乡村美景,将影视拍摄和乡村旅游进行了有机融合,同时还通过节庆活动,成功打响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为高山西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不断激活乡村美丽经济的发展添力。

  □记者手记

  打响棠溪区域高山西瓜品牌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西溪镇共有千亩高山西瓜,棠溪、义门等山区是主产区,每年盛夏桃梨飘香时,西瓜如约甜蜜上市,为西溪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甜蜜能量。

  在这片绿水青山的绿色氧吧里,传统模式种植的高山西瓜借力美丽乡村的发展、影视产业的不断推进、常态化举行的节庆活动等载体销路不愁,但因设施不发达、种植模式传统、种植技术不超前等原因,受自然天气因素影响大,未能彻底告别农业发展靠天吃饭的局面。

  如何让这里的高山西瓜丰产又丰收,除拥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外,更需要像陈邦林一样的农业达人,通过采用分批种植延长采摘的模式实现增效外,还要引进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有识之士,加大前期投入,建起大棚等设施,走一条精品化、集约化的农旅发展之路,让这里的高山西瓜成为又一张“农字号”金名片,助农增收。


永康日报 深度报道 00004 2019-08-07 永康日报2019-08-0700006;永康日报2019-08-0700005;永康日报2019-08-0700007;永康日报2019-08-0700009;永康日报2019-08-0700010;永康日报2019-08-0700012;永康日报2019-08-0700021;永康日报2019-08-0700017;永康日报2019-08-0700008;永康日报2019-08-0700011;永康日报2019-08-0700013;永康日报2019-08-0700014;永康日报2019-08-0700015;永康日报2019-08-0700016;永康日报2019-08-0700018;永康日报2019-08-0700019;永康日报2019-08-0700020 2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